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巴彦淖尔的骄傲!孤胆英雄刘光子!一人俘虏63名英国兵

巴彦淖尔的骄傲!孤胆英雄刘光子!一人俘虏63名英国兵

发布日期:2025-11-20 21:16    点击次数:157

斯大林曾经当面问他:你一个人,是怎么俘虏那么多英国兵的?

这个问题,换了谁都得琢磨一下怎么回答才显得高明。可眼前这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汉子,回答得实在耿直:我不怕死,反正是豁出去了!这句大白话,没什么文采,却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震住了。这个汉子叫刘光子,而他干的那件事,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静静躺着一支苏制冲锋枪。它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有些陈旧,但就是这支枪,在7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硬生生逼着63名英国皇家精锐士兵举起了双手。一个人,一支枪,63个俘虏,这个数字至今听起来都觉得有些超现实。

时间拉回到1951年4月的雪马里。那地方地势险要,是个硬骨头。守在这里的,是英国第29旅的皇家格罗斯特营,一个老牌部队,装备精良,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加强团的编制。志愿军第63军的任务就是撕开这道口子,把他们包圆了。刘光子当时是561团2连的班长,跟着大部队,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场硬仗。

战斗打响后,整个雪马里地区枪炮声震天。围歼战进行到4月25日,英军被压缩在一个高地上,眼看就要被全歼,开始拼命突围。刘光子当时的任务,就是带两个战士守住山下的一条公路,防止敌人溜掉。

没过多久,树林里就真的钻出了八九个鬼鬼祟祟的英军士兵。刘光子让战友掩护,自己一个人悄悄摸了上去。他没急着开枪,等的就是时机。趁着敌人扎堆,一颗手雷就精准地甩了过去。爆炸过后,他没有冲锋,而是端着那把苏制冲锋枪,朝着天上就打完了一整个弹匣。

枪声在山谷里回荡,震得人耳朵发麻。他用英语大喊着缴枪不杀的口号,然后他看到了让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一幕: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走出来了黑压压一片的英国兵,一个接一个把枪扔在地上。刘光子心里也犯嘀咕,担心对方是诈降,可他表面上镇定自若,硬是凭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把这群人全都集合起来。最后清点人数,不多不少,正好63个。

雪马里一战,志愿军歼敌无数,而刘光子这一人俘获63人的战绩,成了传奇中的传奇。他被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记一等功,还见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这些荣誉,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风光一辈子。

可故事的走向,往往出人意料。1958年,刘光子复员回乡,回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他当过乡武装部部长,也当过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他身上的那股兵味儿,或者说农民味儿,一辈子都没变。他家里的房子歪歪斜斜好几年,爱人催他修,他总说忙,再等等。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他的英雄事迹,连自己的孩子都是在学校听他作报告时才知道的。儿子刘永治说,父亲在家里,从来不提抓俘虏那档子事儿。就好像那段惊天动地的经历,只是他人生中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乡亲们说他,在宾馆睡不惯软床,非要把铺盖搬到地上;跟农民蹲在炕头上,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两个女儿下岗,也没沾上他半点光。他心里似乎有条线,功是国家的,名是组织的,他自己,还是那个从土里刨食的普通人。

如今,在他的家乡杭锦后旗,一座刘光子英雄事迹馆已经建成开放。馆里陈列着他用过的旧物,泛黄的笔记本,磨损的棉衣。那块写着爱国功臣的牌匾格外显眼。前来参观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总是好奇地端详着玻璃柜里的每一件物品,他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背后,曾经是怎样的一段铁与血的传奇。

从手持冲锋枪面对63名敌人的战场英雄,到一个为盖房子都要再等等的基层干部,刘光子的人生,似乎被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段。哪一段更难呢?是在枪林弹雨中置生死于度外,还是在和平年代的柴米油盐里,始终守住一颗平常心?这事儿,可能真的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