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20万吨油菜籽直运中国,加拿大财路断裂,中方亮剑才知底气何来

20万吨油菜籽直运中国,加拿大财路断裂,中方亮剑才知底气何来

发布日期:2025-07-29 09:11    点击次数:186

加拿大可能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曾经稳固的油菜籽财路,就这么眼睁睁地被堵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之前一度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的澳大利亚。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各国在复杂地缘政治中,选择不同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

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来说,它的一举一动,足以决定任何主要供应国的命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7月中旬,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了一项新政。他表示,要对所有“在中国熔炼和浇铸”的钢铁产品,加征25%的重税。配额直接砍一半,超额部分还要加征50%的附加税。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卡尼的刀子,是冲着中国去的。但他真正的目的,或许是想在对美贸易谈判中,多点筹码,同时也能向本国钢铁业的选民“表表忠心”。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特意豁免了来自美国的钢铁产品。这种“只针对中国”的做法,显得卡尼政府急于向华盛顿靠拢,却不料引火烧身。

因为早在大半年前的3月,中国就已经出手反制了。加拿大引以为傲的油菜籽、油渣饼和豌豆,被加征了100%的高额关税。连水产品和猪肉,也没能幸免,关税涨了25%。

要知道,中国曾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主顾。在2023-2024年度,加拿大高达64%的油菜籽,也就是约440万吨,价值超过20亿美元,都卖给了中国。

萨斯喀彻温省农业生产者协会主席比尔·普里比尔斯基直言,中国关税下来,油菜籽价格“一夜蒸发10%”。加拿大谷物种植者协会执行董事凯尔·拉金,也急得公开喊话政府要和中国谈谈。

数据显示,5月到7月,加拿大油菜籽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8%,平均价格也跌了12%。卡尼政府本想拿贸易当筹码,结果自己却被夹在了中间。

8月1日,美国随即宣布,也要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这下,加拿大真的是“两头不讨好”,加元汇率受挫,相关企业信心也因此一落千丈。

有分析指出,加拿大GDP短期内将因此下降0.3个百分点。而且,相关产业链可能会减少超过1.2万个就业岗位。

和加拿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政府。他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放弃了前任政府那套对抗性的“价值观外交”。

在2020年,前总理莫里森政府曾大搞“价值观优先”,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却在华为、新疆等敏感问题上挑衅。

他甚至在南海、人权问题上紧跟美国,还撕毁了与中国的合作协议,结果导致中澳关系跌入谷底。据统计,莫里森时期,澳大利亚农业就损失了超过40亿澳元。

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痛定思痛。他们积极推动对华政策转向,采取“能合作就合作,有分歧就直说”的务实态度,不再搞无谓的对抗。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澳大利亚政府选择了低调。面对台海冲突的表态,也巧妙回避,强调一切行动都将“基于国家利益”的原则。

7月16日,中澳签署了《中澳自贸协定审议实施谅解备忘录》。这份协议,意味着包括油菜籽、葡萄酒、牛肉在内的农产品贸易全面恢复。

仅仅在协议签署后没多久,7月中旬后,澳大利亚就确认要试运五批油菜籽到中国,总量在15万到25万吨之间。澳大利亚农业部预测,下半年对华油菜籽出口能达到40万吨。

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有天然优势,超过95%是符合中国需求的“双低”品种,品质好。更重要的是,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海运时间只需7到10天,比加拿大的30多天船期快得多。

7月下旬,中澳还在上海、成都等地举行了系列产业对接会,签署了绿色能源、农产品深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多项协议。

中澳之间已解除的贸易障碍,总金额超过200亿澳元。澳大利亚农民协会甚至称之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出口突破”。

预计2025财年,澳大利亚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将增长8.5%。这充分证明,务实外交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每年进口量超过400万吨。国内产量只能满足六成左右的需求,对进口的依赖性不言而喻。

过去,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依赖度极高,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6%。但随着与加拿大贸易摩擦的出现,中国加速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布局。

中国不仅重新迎回了澳大利亚的油菜籽,还积极拓展了其他渠道。今年年初至今,中国从俄罗斯和阿联酋进口的油菜籽,分别同比增长了112.8%和37.5%。

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加拿大在中国油菜籽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从过去的96%大幅下降到60%以下。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的变化,更是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重新洗牌。

中国同时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油料自给能力。自2022年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油菜种植面积已从1.09亿亩增至1.2亿亩。

预计年产量可达1800万吨。这表明中国正积极增强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议价权和抗风险能力,不再被单一市场“牵着鼻子走”。

中国商务部7月曾表态,只要加拿大取消不合理的对华关税,相关的反制措施是可以调整的。然而,加拿大政策的反复无常,已经严重损害了两国间的互信基础。

对加拿大而言,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不仅是贸易数据的减少,更是相关产业结构的剧烈阵痛。这也在警示其他国家,任何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必要反制。

加拿大因为短视的“价值观外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在国际贸易中丧失了主动权。而澳大利亚则因为务实的外交策略,不仅收复了失地,更乘势而起,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这足以说明,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盲目追随或意识形态站队,才是保持经济活力和战略自主的关键所在。

这场中加澳贸易三角的戏剧性变局,不仅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与机遇,更残酷地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谁在博弈中做出选择,市场最终就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