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综艺惊现争议:三宝称孙俪“不是好演员”,演员必须“百变”?

综艺惊现争议:三宝称孙俪“不是好演员”,演员必须“百变”?

发布日期:2025-08-04 16:53    点击次数:75

综艺一句话掀热议:孙俪不算“好演员”?“百变”真的是演员唯一标准吗?

最近一档综艺里的聊天片段,在网上吵翻了天。演员万千惠和老公三宝聊天时,三宝突然冒出一句:“孙俪不是一个好演员,演员应该是百变的。”这话一出来,弹幕瞬间炸了锅,有人赞同“演员就得能驾驭各种角色”,也有人反驳“孙俪的角色个个经典,怎么不算好演员?” 这事之所以能发酵,说到底是戳中了大家对“好演员”标准的集体困惑:到底啥样的演员才算“好”?“百变”真能当唯一通行证吗?

咱们先捋捋这事的来龙去脉。三宝是业内知名的作曲家,平时接触不少影视圈人士,这次在综艺里随口点评,本意可能是聊对演员职业的理解。他觉得“演员应该是百变的”,意思是能跳出舒适区,今天演帝王将相,明天能扮市井小民,角色类型跨度越大越厉害。而在他看来,孙俪的角色似乎“不够变”——从《甄嬛传》里的甄嬛,到《芈月传》的芈月,再到《安家》里的房似锦,虽然时代背景、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是偏“大女主”的设定,性格里都带着股韧劲和强势。在“百变论”支持者眼里,这样的角色轨迹确实不算“千面千相”。

但问题来了,“不变”就等于“不好”吗?孙俪的作品摆在那儿:《甄嬛传》播出12年仍在反复热播,甄嬛从少女到太后的层次变化被观众奉为“演技教科书”;《安家》里的房似锦,把房产中介的干练与脆弱演得让无数打工人共情;就连早年的《玉观音》,她演的安心那种青涩又坚定的劲儿,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这些角色虽然核心特质有相似之处,但她总能精准抓住每个角色的“魂”,让观众相信“她就是这个人”。这种在同类角色里挖深吃透的能力,难道不算“好演员”的证明?

其实影视圈一直有两种演员路线:一种是“千面派”,像周迅既能演《画皮》里妖媚的小唯,也能演《李米的猜想》里偏执的出租车司机,角色跨度大到让人认不出;黄渤更是从喜剧小人物到正剧硬汉都能驾驭,被称作“演啥像啥”。另一种是“深耕派”,比如陈道明擅长演儒雅深沉的知识分子,巩俐在女性力量题材里总能发光,他们未必每个角色都反差巨大,但只要出手就自带说服力。这两种路线从来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把角色立住。

更有意思的是,“百变”本身就是个模糊的标准。有人觉得换个发型、改个口音就算变,有人认为得从内到外颠覆气质才算数。比如张嘉益,演了一辈子西北大叔,但《蜗居》里的宋思明和《装台》里的刁大顺,人物内核完全不同,这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演绎,算不算另一种“变”?反观有些演员,一年接五六个不同类型的角色,结果每个都演得浮于表面,这种“为了变而变”,真的比深耕一类角色更值得肯定吗?

说到底,观众心里的“好演员”,核心标准从来不是“变了多少”,而是“演活了多少”。孙俪的角色或许有共性,但她能让每个角色都成为观众记忆里的“独一份”,这背后是对剧本的钻研、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以及多年积累的表演功底。就像《甄嬛传》里那段“滴血认亲”戏,她从震惊到隐忍,再到反击时的眼神杀,层次分明到让观众跟着揪心,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力,难道不比单纯追求“角色类型多”更重要?

当然,三宝的观点也不是全无道理。影视圈确实需要鼓励演员突破舒适区,毕竟一直重复同类角色,不仅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对演员自身成长也有限制。但“鼓励突破”和“否定现有成就”是两码事,用“不够百变”就给一个演员下“不是好演员”的定论,难免显得太绝对。就像咱们普通人上班,有人擅长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有人擅长在不同领域切换,你能说哪种人“不算好员工”吗?

这场争议的价值,其实不在争论孙俪是不是“好演员”,而在让更多人思考:评价演员的标准到底该是什么?是行业内的专业标尺,还是观众的情感共鸣?是角色数量的多少,还是角色质量的高低?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能让我们明白:好演员从来不是“单选题”,能在自己的赛道里做到极致,能让观众记住角色、相信角色,就已经很了不起。

最后想说,演员这行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成功模板”。有人靠百变封神,有人靠深耕留名,只要对表演有敬畏心,对角色有诚意,就值得被尊重。至于孙俪算不算“好演员”,看看她那些反复被重温的作品,看看观众提起甄嬛、房似锦时的津津乐道,答案其实早就藏在大家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