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稀土博弈升级:美国关税步步试探,中国以法规与产能强势应对

稀土博弈升级:美国关税步步试探,中国以法规与产能强势应对

发布日期:2025-10-26 03:31    点击次数:92

稀土管控与关税喊话交织:美方口风转软,中方底线先行

华盛顿这两周的口风变了。先是对外抛出“100%关税”的重话,随后又开始说“未必走到那一步”。媒体称这是“降温”。背后是算账:压得动中国吗?压得住美国国内价格吗?

在DC的午餐会上,政策圈反复提到两把锤子——301条款加税、国家安全例外下的管制。这两年,美方把“例外”用成“常态”,但在WTO争端解决里,这条路并不稳。把关税抬到三位数,既冲击美方自身的“关税绑定”承诺,也会推高进口商成本,通胀不配合就会“顶回来”。

北京这边,稀土话题不再只在行业群里讨论,已经上升到经贸谈判的关键节点。依据《出口管制法》《稀土管理条例》架设的许可与配额制度,是依法治理资源、维护产业安全的“硬件”。2023年镓、锗的出口管理案例已经让全球供应链明白:不是“一刀切”,而是“清单+许可”的精细化工具。

在发布会上,发言人一句话掷地有声:“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顺序很讲究。先把底线摆正,告诉对方别拿威胁当筹码;再给合作留门,说明反对的是单边霸凌,不是互利共赢。

稀土不是口号,是清单和产能。全球稀土精炼份额,中国占压倒性比重;下游钕铁硼磁体,汽车驱动电机、风电机组都是硬需求。美国要“去风险”,可以多元化采购,但短期替代不快:新矿投产要年,工艺爬坡要月,长协锁价要靠信用。企业现在做的是两手准备——备库、改料、谈长单。

加税这事,产业链的黑话更直接:FOB抬价,船期拉长,库存消化周期变慢。2018—2019年的经验摆在那儿,关税名义上“惩罚对手”,最后不少成本由美方进口商和消费者买单。对稀土磁体这类中间品,更会“静悄悄”传导到终端车价与电力项目。

美方口风转软,一是国内政治与经济信号交织:制造业要订单,选民要低价,企业要确定性。二是谈判桌上需要“台阶”:要谈稀土与技术出口的边界,就得把加税按钮从“红色警戒”调回“待机”。把对方正常的产业政策贴上“挑衅”标签,容易在外交上失分,也难以换来实质让步。

可能的三条路:

- 小范围“止战”:围绕许可证透明度、数据通报、应急保供谈一个技术性安排,试水互信。

- 互设“停火线”:对部分敏感品类暂不升级关税与管制,换取对话窗口延长与企业缓冲期。

- 继续加码:把高关税集中在新能源车、部分电子零部件,换来短期政治效果,但代价是更强的对抗预期与更分裂的供应链。

别忽视多边维度。WTO的规则仍在,欧盟CBAM的碳价也在路上。谁把“国家安全例外”开得太大,谁就得承受他国在其他议题上的“照样画葫芦”。企业的全球账本不喜欢不确定性,政策的“节奏感”就成了稀缺品。

谈判桌不是擂台。承诺要可核查,措施要可预测。读者所在国家的企业,面对关税与管制时如何做风险对冲?你看到哪些一线做法值得借鉴,欢迎用本地视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