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首例人类植入,马斯克摊牌了,未来将淘汰普通人

首例人类植入,马斯克摊牌了,未来将淘汰普通人

发布日期:2025-11-22 20:47    点击次数:82

最近有件大事,听着跟科幻电影似的,但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说的是一个全身瘫痪的人,靠着脑袋里装的一个小芯片,不仅能重新“动”起来,甚至在打游戏的时候,能把手脚利索的正常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那个天天搞火箭、造电动车的马斯克和他旗下的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

这消息一出来,大伙儿都挺好奇,这到底是给残疾人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还是说,一个新时代的大门被打开了,门后面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咱们得先从一个叫诺兰·阿博的年轻人说起。

他的人生因为一次意外的跳水事故,变得彻底灰暗。

脖子以下完全动不了,生活起居全靠别人,想跟外界说句话、上个网,都得用嘴咬着一根小棍子去戳平板电脑,那种无力感,咱们健康人是很难体会的。

就在他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躺着过去的时候,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大脑里植入了马斯克的这个芯片。

这个芯片也就一枚硬币那么大,但作用可不小。

它就像一个超级翻译,能直接“听”懂诺兰大脑里想干什么。

比如,诺兰脑子里想把鼠标移到左边,这个芯片就捕捉到这个想法,然后把它变成电脑能懂的命令,鼠标就真的往左边跑了。

整个过程,完全跳过了他已经不管用的脊髓和身体,等于在大脑和电脑之间架了一座看不见的桥。

有了这个“超能力”,诺兰的生活立马不一样了。

他可以躺在床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意念”玩电脑游戏。

他还在网上直播过,用意念下棋,还经常赢。

他自己都说,感觉就像有了电影里的“原力”一样。

这已经够神奇了,但马斯克觉得还不够。

他最近又放话说,像诺兰这样的使用者,用不了多久,在玩那些需要快速反应的游戏时,就能打败大多数普通人,最后甚至能打败全世界最顶尖的职业选手。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一个瘫痪病人,怎么就成了电竞高手了?

其实道理也不复杂。

咱们普通人玩游戏,是大脑先想,然后信号传到手上,手指再去按键盘鼠标,这里面是有个时间差的。

而诺-兰呢,他大脑一想,芯片直接就把命令给电脑了,省了中间所有的步骤,反应速度自然就快人一步。

在高手对决里,零点零几秒的差距就能决定输赢,所以马斯克这个说法,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种优势是花钱就能买来的,那以后还谈什么公平竞争呢?

努力练习,可能真的比不上人家脑袋里的一块芯片了。

当然,光有一个人成功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科技这东西,得经得起检验。

马斯克的公司也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最近在办一件大事,就是把自己最初几个病人的详细研究数据,整理成一篇正儿八经的科学论文,准备投给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学杂志。

这事儿要是成了,就等于告诉所有人,他们这技术不是吹牛,是经过了严格科学验证的真本事。

这也为以后更大范围地应用铺平了道路。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二个人植入了这种芯片,他们使用这个设备的总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两千天了,说明技术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就说诺兰自己,他现在不光是玩游戏,还在自学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神经科学,甚至还到处去演讲,靠自己的经历挣钱,人生完全是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且,他们的脚步还没停。

最近,他们又开始了一项更厉害的实验,叫“思维转文字”。

啥意思呢?

就是说,以后可能连鼠标都不用动了,你脑子里想说啥,电脑屏幕上就能直接显示出文字来。

这对那些因为生病说不出话的人,比如我们知道的物理学家霍金,如果他那时候有这个技术,那该多好。

这项技术的目标,是让人的思考速度和电脑的交流速度一样快,快到连说话都嫌慢。

这听起来,真有点像神话里的“心灵感应”了。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想,这么厉害的技术,是不是只有美国在搞?

咱们国家有没有?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咱们的思路还不太一样。

就在前不久,清华大学的团队也公布了他们的成果,他们也成功给一位瘫痪了十四年的病人植入了脑机接口。

不同的是,马斯克的技术是把非常细的电极直接插进大脑皮层里,风险相对高一些。

而清华大学的方案更稳妥,他们是把电极片贴在大脑的“表面”,不直接接触到脑组织。

这样做的好处是手术更安全,对大脑的损伤也更小。

这位病人术后也能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手套,自己拿着水杯喝水了。

这说明,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高科技赛道上,我们国家并没有落后,反而在用一种更安全、更注重长远考虑的方式齐头并进。

一个是追求极致性能的“激进派”,一个是稳扎稳打的“稳健派”,这两种路线都在推动着科技进步,也为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

话说回来,技术是把双刃剑。

现在这项技术主要用在病人身上,大家看到的都是它好的一面,是科技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但马斯克也说了,他的长远目标,是让健康人也能用上这个技术,最早可能在2030年。

到那时候,问题可能就复杂了。

如果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植入芯片来增强记忆力、提高计算能力,那学习和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只有有钱人才能负担得起这种“升级”,那会不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平等,把人分成“改造人”和“自然人”两个阶级?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很快就可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技术的发展往往比我们制定规则的速度要快得多,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我们既要看到它带来的好处,也要提前想好怎么去应对它可能带来的挑战。

那个靠意念玩游戏的场景,就像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开始思考,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