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收回阿富汗基地,塔利班一口回绝,底气从何而来
前言
9月18日深夜,特朗普在英国乡村别墅里突然放出一个消息:美国要收回阿富汗巴格拉姆基地。
这个距离中国核基地只有1小时飞行距离的军事要地,美军撤离时留给了塔利班,没想到阿富汗外交官员当晚就回话了:想都别想,任何地方都不行。
特朗普为何突然想要回这个基地?阿富汗拒绝的底气从何而来?
美军盯上这个基地不是一天两天了
1小时,仅仅1小时的飞行时间。
这就是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到中国西北核基地的距离,让美国军方眼红得要命。
说起这个基地的价值,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军事设施能比的。巴格拉姆基地坐落在兴都库什山脉环绕的平原上,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50公里,占地面积77平方公里。
更关键的是,这里曾经是美军在阿富汗的核心据点。
想象一下,如果F-35战机从这里起飞会怎样?
按照F-35的作战半径计算,从巴格拉姆基地挂弹起飞后,以巡航速度0.9马赫飞行,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抵达中国新疆边境。如果按照最大速度1.6马赫飞行,时间还能缩短到半小时左右。
这个距离让美国军方做梦都想重新控制这里,就像在邻居家后院架个望远镜一样。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的话说得很直白:"我们想要夺回那个基地,原因之一是,正如你们所知,中国制造核导弹的地点正好一小时航程。"
明摆着的事实就是,美国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这个基地。
2021年8月底,美军匆忙撤离阿富汗时,巴格拉姆基地被留给了塔利班。但美国军方心里清楚,这个战略要地的价值有多大。从基地起飞的战斗机可以覆盖阿富汗全境,更重要的是,还能对中国西北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特朗普还在记者会上批评拜登,说他在撤军时"免费"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交给了对方。
现在特朗普觉得时机到了,阿富汗政府有求于美国,这正是重返基地的好机会。
塔利班的回应比想象中还要硬气
阿富汗的回应相当直接,一点面子都不给。
外交部官员扎基尔·贾拉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态度明确得让人刮目相看。
"在美国不再在阿富汗驻军的情况下,阿富汗和美国需要进行接触,并且可以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政治和经济关系。"这话听起来还算客气,但关键在后面。
"但美国不能在阿富汗任何地区拥有任何军事存在。"
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更有意思的是,贾拉利还补充了一句:"纵观历史,阿富汗人从不接受任何外来的军事存在。但对于其他形式的接触,我们对他们始终持开放态度。"
这份底气不是凭空来的,阿富汗人骨子里就有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比贾拉利更直接的是阿富汗信息和文化部副部长法拉希,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诗句:"那些曾与我们一起在岩石上撞得头破血流之人,至今仍未找到心灵的安宁。"诗句后面还特意标注了"巴格拉姆"和"阿富汗"。
这话够狠的,直接戳到了美国的痛处。
从外交辞令到诗意表达,阿富汗官员的回应层次丰富,但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门都没有。
说白了,阿富汗这次是来真的,不像以前那种模糊表态。从"拒绝"到"无意协商",态度是在一步步升级的。
关键在于,阿富汗现在敢这么硬气,背后是有底气的。塔利班政府虽然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他们清楚一点: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
阿富汗人的想法很简单,经济合作可以谈,政治对话也能谈,但军事基地这事儿免谈。
这种明确的底线思维,让特朗普的算盘彻底落了空。
不只是阿富汗,更多国家开始对美军说不
这股风潮正在全球蔓延,阿富汗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看看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军基地开始说三道四。
就在2024年,美国要求在菲律宾增设军事基地,结果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示威者举着标语,上面写着"美军滚出菲律宾",场面相当热闹。
韩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民众多次走上街头抗议美军基地扩建。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谁家后院都不想有外国兵,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连德国这样的传统盟友,也在重新评估美军基地的必要性。德国民众越来越质疑,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驻扎这么多外国军队?
日本的冲绳更是如此,当地居民对美军基地的抗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拥有约800个军事基地,而中国只有1个海外保障基地。这个对比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威胁"?
更关键的是,时代真的变了。
冷战时期那套"保护伞"理论,在今天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很多国家发现,这些军事基地不但没有带来安全感,反而成了麻烦的源头。
以阿富汗为例,美军在那里驻扎了近20年,花费了超过2万亿美元,结果呢?除了留下一地鸡毛,什么也没改变。
现在阿富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俄罗斯在中亚有4个军事基地,但都是应邀建立的正式协议,而且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这种模式显然比美国的单方面部署更容易被接受。
欧盟国家也在推动美军基地的透明化运作,要求接受当地政府的严格监督。
说到底,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国际关系正在变得更加民主化。
从阿富汗看世界,小国外交正在觉醒
风水轮流转,今年转到了小国家。
阿富汗的这声"不",喊出了很多小国的心声,也给其他国家做了个示范。
回想一下,以前的国际关系是什么样的?大国说什么,小国就得听什么,哪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小国家也有了话语权。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推动建立中亚地区新的安全合作机制,这给了中亚国家更多的选择空间。不用再完全依赖某一个大国,可以在多个合作伙伴之间平衡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指出,美国试图重建冷战式军事包围圈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军事科学院的分析师也认为,小国外交正在摆脱大国依赖,寻求自主空间。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更是表明,地缘政治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智库分析认为,美军重返阿富汗基地的企图被拒,可能会引发其他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反制措施。这种连锁反应一旦开始,局面会变得更加复杂。
专家预测,阿富汗的拒绝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参考先例。类似的情况还会在其他地区重复出现。
主权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了实际的操作意义。
从中东到拉美,从非洲到亚洲,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大国的关系。他们发现,尊严和主权比援助和承诺更重要。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阿富汗的选择证明了一点: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小国也可以对大国说不,主权原则比利益诱惑更有分量。
这种变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军事基地的得失,它标志着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结语
阿富汗的这声"不",标志着国际关系正在告别"强权即公理"的时代,小国外交空间正在扩大。
从中东到亚洲,从欧洲到拉美,越来越多国家敢于对霸权说不,这才是真正的历史潮流。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你觉得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更符合公平正义?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
#九月创作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 2025-07-08费纳德三巨头在四大满贯赛中的冠军和胜场数比较
- 2025-07-14杭州地铁呐喊,喊出了谁的心声?
- 2025-07-21哈登降薪留队,布克超3亿豪约,NBA价值标准变了吗
- 2025-07-24中国到伊朗空运快递
- 2025-07-29千金药业:公司参投的两支基金目前运营正常
- 2025-08-20萨里季前收官礼——全队意外获24小时额外假期
推荐资讯
- AI硬件股杀跌,沪指三连阴!高手4天逆势盈利200%,为何这
- 100万美元一张,特朗普推出“黄金卡”,明码标价美国居留权
- 行李箱选梵地亚还是ELLE好?多方面对比教你选!
- 2025年反内卷十大龙头股全解析:技术壁垒与产能出清引领价值重估
- 兴蓉环境:长江证券、华夏基金等多家机构于7月18日调研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