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战略性矿产系列报告—钾

战略性矿产系列报告—钾

发布日期:2025-07-26 08:21    点击次数:144

一、行业:农作物粮食,生长必需,行业呈寡头垄断格局

钾是农作物生长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被誉为“粮食中的粮食”。钾元素能有助于糖类和淀粉合成;增强作物的抗旱、抗高温、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等的能力;促进根系水分吸收。

钾元素(K)是地壳中最常见的七大基本元素之一,钾矿分为水溶性钾盐矿物和非水溶性含钾矿物两种,目前主要使用可溶性钾盐矿物。其中,水溶性钾盐矿物包括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盐镁矾、杂卤石、钾镁矾、软钾镁矾、钾石膏等,其中钾石盐 K2O 含量最高,成分单一、溶解度高、选矿工艺最简单。

主要含钾矿物类型中钾石盐含钾量最高

钾盐下游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氯化钾(MOP)应用最广泛。据 Nutrien 数据,2023 年全球钾盐下游应用中,农业占比 87%,工业占比 13%。钾盐在农业中用于肥料,钾肥主要品种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以及硫酸钾镁等,其中氯化钾由于资源丰富、酸碱中性、钾含量高、易吸收易吸收的特点,在钾肥产品中占比超过 90%。

钾产业链

氯化钾主要用作生产其他钾盐及复合肥,直接施用占比较低。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 47.5%。

氯化钾主要用作生产其他钾盐及复合肥

全球钾肥的下游需求中,果蔬、玉米、水稻、大豆、甘蔗、油棕、小麦等农作物需求占比居前,分别是 17%、15%、12%、9%、8%、7%、6%。

钾肥下游需求结构

工业领域多使用含钾化合物,主要用于洁净剂、玻璃陶瓷、纺织染色、化学制药等行业。钾在工业领域按终端用途划分,35%用于生产洁净剂,25%用于玻璃和陶瓷工业中,20%用于纺织和染色,13%用于化学药品,其他 7%用于罐头、皮革、电器和冶金等。

钾工业用途下游占比

全球钾肥市场规模超千亿,年均复合年增长率达 3.9%。据 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 数据,2024 年全球钾肥市场规模为 281.2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达到 396.8 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3.9%。

据 USGS 2025 数据,除死海以外,全球钾(折 K2O )储量超 48 亿吨,按照 2024 年全球钾产量(折 K2O)4800 万吨计算,全球钾盐可使用约 100 年,并不稀缺。全球钾资源分布高度不均,中国储量较少。除死海地区外,加拿大、老挝、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全球储量最高的 4 个国家,合计约占全球钾盐总储的 78%,形成垄断格局。

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是全球前三大钾生产国(折 K2O)

加拿大、老挝、俄罗斯、白俄罗斯钾储量排全球前四

钾行业产能集中度高,寡头垄断格局明显。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长期占据全球钾矿主导地位,据 USGS 2024 年数据,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钾矿产量占全球 64%。

从企业端来看,全球前五大生产商 Nutrien、Belaruskali、Uralkali、Mosaic、K+S 钾肥合计产量占全球比重达 70%,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中国钾肥龙头盐湖股份产量仅占全球的 6%。

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前五大钾肥生产商合计产量占比达 70%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钾肥消费国。全球前五大钾肥消费国分别是中国、巴西、美国、印度和印尼,5 个国家都是农业大国,全球前五大钾肥消费国占全球比重超过 60%。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钾肥消费国,钾肥需求约占全球的 24%。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钾肥消费国

钾肥区域供需错配,主要需求国依赖进口贸易。钾肥产地主要位于东欧地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北美地区(加拿大),需求地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拉丁美洲(巴西)、北美洲(美国),因此全球钾肥贸易量较大。

我国钾矿匮乏,钾储量仅占全球 4%,远低于加拿大、老挝、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且我国钾资源以含钾卤水为主,主要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两个地区,湖钾资源开发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同时随着青海盐湖品位持续下降,西藏受环保限制开发进展缓慢,我国钾肥产能难有较大增产空间。

我国钾盐矿床主要类型

我国氯化钾进口依存度较高,2024 年氯化钾进口量达到 1263 万吨,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进口依存度达 67%。

2024 年我国钾肥进口来源占比

二、需求:中长期来看,全球钾肥需求增长稳定

中国耕地面积少、人口数量大,钾肥是刚性需求。中国用全球 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近 1/4的粮食,养活全球 17%的人口。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化肥是农业自给自足的重要支柱,在这三大化肥成分——氮、磷、钾中,氮肥可以用煤炭生产,我国磷肥资源丰富,只有钾肥存在较大缺口。

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钾肥施用比例逐步提升。2023 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 1.7亿公顷,2010-2023 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约 0.76%,持续保持稳步增长,同时我国玉米、小麦、豆类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叠加我国“减氮控磷增钾”的施肥策略,我国钾肥施用比例逐步提升,钾肥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玉米、小麦、豆类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单位:吨/公顷)

据卓创资讯数据,2024 年我国氯化钾表观消费量为 1801.2 万吨,同比增长 7.7%,我们预计 2024-2030 中国氯化钾需求年均复合增速为 3.39%,2030 年中国氯化钾需求达 2200 万吨。

海外层面,印尼、东南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钾肥需求也有望维持较快增速。预计 2025 年全球氯化钾需求同比增加 240 万吨,2024-2030 年均复合增速为 2.67%。

预计 2030 年全球氯化钾需求 8520 万吨

三、供给:绿地项目资本开支大、周期长,BHP 项目是主要增量

钾矿项目资本开支大,开发周期长。据 Nutrien 数据,300 万吨规模钾肥矿投资规模约 55-70亿美元(按 7.2 汇率折合人民币约 396-504 亿元),100 万吨左右钾肥矿投资规模则更高,部分项目单吨投资达2000 美元以上。历史上多数百万吨级以上的钾矿开发周期普遍在7-10 年,产能爬坡需耗时 2-3 年,而氮肥和磷肥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短,其中磷酸盐项目开发周期需要 6 年、氮肥开发周期需要 4 年。受到建设周期和资本投入的限制,钾矿绿地项目开发相对困难,棕地项目(即改扩建项目)比绿地项目具有时间和成本优势。

钾肥、氮肥、磷酸盐开发周期对比

矿业巨头 BHP 强势进军钾行业,或一跃成为全球前五大钾肥企业。BHP 是全球领先的矿业巨头,2008 年 BHP 开始加入钾肥行业,2011 年公司在加拿大取得 Jansen 钾矿 9600 平方公里的采矿权,约 65 亿吨钾资源量,经过近十年规划,2021 年公司正式开始钾矿开采的项目建设,一二期合计规划 850 万吨,远期规划 1600-1700 万吨,是目前新增钾矿产能最大的项目,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 Jansen 项目一二期产能建设分别完成了 66%和 8%,公司计划一期项目 2026 年底投产,2029 年二期投产,前两期完全投产后有望成为全球前五大钾肥企业。

四、价格:中短期走势偏强,长期受边际成本支撑

历史钾肥价格分为四个阶段,寡头主导价格走势。复盘 1970 年以来的钾肥价格走势,其定价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2005 年):钾肥价格长期维持 110 美元/吨左右低位。1985 年北美三大钾肥生产商加钾、美盛、加阳组成产业联盟 Canpotex,初步形成垄断组织。

第二阶段(2005-2013 年):寡头垄断格局建立,价格大幅上涨。2005 年白俄罗斯钾肥与乌拉尔钾肥组成产业联盟 BPC,Canpotex 和 BPC 两大联盟控制全球钾肥 7 成贸易量,寡头垄断格局建立,两大联盟掌握全球钾肥定价权,钾肥价格大幅上涨,一度上涨至 682 美元/ 吨,且长期维持在 300 美元/吨以上。

第三阶段(2013 年—2021 年):寡头垄断格局破裂,钾肥价格持续下跌。2013 年乌拉尔钾肥退出 BPC,钾肥垄断格局破裂,寡头开启价格战,钾肥价格急剧下跌,并进入长期低迷期。

第四阶段(2021 年至今):俄乌冲突导致钾肥价格剧烈波动,白俄罗斯钾肥受欧盟制裁,氯化钾价格一度冲上 1000 美元/吨,随着宏观局势企稳,钾肥价格回落至低位。

氯化钾历史价格复盘

钾肥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正相关,但存在 6 个月左右滞后时间。钾肥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呈现明显正相关性,约存在 6 个月左右滞后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种植收益增加,会更有动力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也能够增加化肥的可负担性,从而增加对钾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

预计 2025-2026 年全球钾肥供需偏紧,2027 年后逐步宽松。总体来看,全球钾资源并不稀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局面,但寡头控制资源开发节奏并调节产能开工率,同时钾肥也依靠库存(包括国储)、贸易等因素调节。受 Belaruskali 和乌拉尔钾肥两大巨头减产及巴西、东南亚、中国等钾肥需求旺盛因素,我们预计 25-26 年全球钾肥供需偏紧,27 年开始随着 BHP等新建钾肥项目的释放,全球钾肥供需将逐步宽松,但需关注新建项目投产时间是否符合预期,尤其是 BHP 加拿大 Jansen 项目,若部分项目不及预期,实际过剩量将有明显减少,从而支撑钾肥价格。

2025-2026 年供需趋紧,2027-2030 年逐步宽松(折 KCL,万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