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单日8亿成交,大股东却套现2.48亿离场!投资者该如何避险牛市暗雷

单日8亿成交,大股东却套现2.48亿离场!投资者该如何避险牛市暗雷

发布日期:2025-07-28 17:18    点击次数:195

这个周末,A股市场被22份减持公告砸出连环坑!

上证指数稳稳站上3500点,但大股东们却在疯狂套现:中宠股份10个月暴涨300%后,控股股东一把减持456万股,套现2.48亿;

杭钢股份趁单日8亿成交的热度,大宗减持6754万股;乐山电力、精进电动等龙头公司集体加入抛售阵营。

扎心的是,7月才过两周,超100家公司已发布近150份减持计划,创年内高峰。

芯片、创新药、电力三大热门板块成重灾区,占比超60%。

股东们一边喊着“个人资金需求”,一边精准高位套现,股价翻倍就卖、解禁到期就溜,甚至腰斩股超卓航科也硬着头皮割肉268万股。

面对这场产业资本撤退潮,中小投资者被迫直面两大拷问:大股东为何在3500点加速离场? 手里的筹码会不会成为下一波抛售的牺牲品?

谁在跑? 跑多少?

7月14日至20日,22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减持计划。

精进电动外资机构率先行动,4天内抛售29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5%。

芯片设备商汇成真空紧跟其后,宣布8月7日起减持300万股(总股本3%),按当前股价估算套现近1.5亿。

电力板块成减持“高发区”:乐山电力计划减持578万股(总股本1%),杭钢股份更抛出6754万股大宗减持(总股本2%),以9.15元/股计算抽血超6亿。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减持均发生在板块异动期,乐山电力年内涨幅超40%,杭钢股份单日成交额高达8.18亿。

创新药龙头中宠股份的操作堪称“精准逃顶”:股价从20元飙升至74元后,控股股东在54.5元高位减持456万股,一次性套现2.48亿。

同样高位套现的还有超卓航科股东:尽管股价从79元暴跌至30元,仍坚持减持268.81万股,按30.46元/股计算回笼资金超8000万。

个人需求还是战略撤退?

公告中的“个人资金需求”成为高频理由。

新炬网络股东上海森枭减持244万股(总股本1.5%),明确表示所得收益将“定向分配给其他实施了减持行为的合伙人”。

润都股份实控人李希计划减持1004万股(总股本3%),但未披露具体资金用途。

部分减持与限售股解禁强相关。

海博思创228万股限售股将于7月28日流通,市场推测其股东提前避险。

美邦股份在股价异常波动期间,股东美平咨询、郝新新通过大宗交易火速减持,尽管公司强调“与此前计划一致”。

股价高位成为关键催化剂。

中宠股份的减持时点恰好卡在10个月300%涨幅之后;精进电动外资机构减持期间,股价创年内新高。

数据印证这一规律:7月减持公司中,超六成个股年内涨幅超50%。

流动性压力与信心崩塌

大规模减持直接冲击市场流动性。

杭钢股份单笔减持6754万股,占该股日均成交量80%,相当于三天抛压集中在一次释放。

类似案例在中小市值股更致命:汇成真空3%的减持比例,对其日均2000万成交额形成15倍碾压。

信号效应引发连锁恐慌。

药明康德遭减持次日暴跌9.56%;网达软件股东减持公告后,股价三日跌12%。

投资者将减持解读为“内部人看空”的铁证,尤其当业绩疲软公司加入抛售:远望谷实际控制人徐玉锁近年累计套现16.2亿,而该公司连续两个报告期扣非净利润为负。

龙头公司遭“抽血”

创新药领域首当其冲。

中宠股份套现2.48亿的同时,迪哲医药首席商务官吴清漪同步减持30万股。

行业研发投入承压:2023年医药生物板块减持规模达280亿,同比增35%。

芯片产业链遭双重打击。

设备商汇成真空减持3%,设计公司富瀚微被控股股东抛售690万股(总股本3%)。

这与行业资本开支放缓同步:二季度半导体设备招标量环比降21%。

电力国企减持暗藏混改信号。

乐山电力、杭钢股份抛售计划,恰逢多地推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

类似案例金域医学遭股东国创开元减持463万股(总股本1%),释放股权结构调整预期。

避险方向与错杀机会

两类公司需紧急规避:一是基金重仓且估值溢价超50%的个股,如中宠股份减持前动态市盈率达68倍;

二是限售股解禁倒计时企业,如海博思创7月28日解禁股占比12%。

错杀机会存在于“减持+回购”对冲组合。

能特科技同步推出3亿回购计划;汇川技术高管减持528万股后,公司斥资5亿回购股份。

基本面稳健标的也显现价值:万孚生物MSI检测试剂获批当天,股价逆势涨4.8%。

监管与市场博弈新动态

2024年5月“减持新规”升级后,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公司被禁止减持。

但绕道操作仍存:超卓航科在股价破发后改用大宗交易减持;新炬网络股东选择“分配收益给合伙人”间接套现。

询价转让成科创板减持新通道。

截至2024年5月,72家科创板公司完成116单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超500亿。

该方式通过向机构定价转让,减少二级市场冲击。

但创业板新规仅实施半月,已有5家公司火速启动该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鹤壁住房抵押贷款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