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锅气失老客!为什么餐饮这么难?餐饮净利率不足5%
最近我看了不少餐饮行业的分析报告,越看越为那些开餐饮店的朋友发愁。好多新开的店,熬不过第二年就得关门;现在去饭店吃饭,大家平均花的钱比过去少了,连以前价格高的餐厅,现在大多也得靠降价来吸引顾客。
这些做餐饮的每天从早忙到黑,既要擦桌收拾,又要下厨炒菜,结果算完账发现,利润反而越来越少。我写这些不是要抱怨这行有多苦,只是想弄清楚这"难"到底从何而来,再找找里面可能藏着什么机会。
不少人都认为做餐饮能赚大钱,毕竟一道菜卖价和原料成本差价很大,可真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
有网友仔细算过,餐饮业的毛利通常能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可一旦扣除各种费用,像店铺的日常花销、员工工资、水电燃气开销,以及消耗品和财务方面的支出,最后能剩下的利润就少得可怜了。
我还听人讲过一个故事,在深圳有个搞餐饮三十多年的老前辈,他说自己店里利润其实还挺可观的,结果三十年的积蓄全赔进去了。
他原本打算靠老牌子和老口味一直经营,结果后来发现如今的成本构成和过去大不相同了。
以前开店,成本主要就是房租和付给员工的钱,现在突然又多了外卖平台的费用,加上节假日要给员工双倍工资,还有社保也要交,这些新冒出来的花费就像个大石头,一下子就把赚的钱全压下去了。
起初我也觉得毛利高必定能盈利,可后来和几位开饭店的老板聊过之后,才知道好多人算利润时都少算了不少项目。
像开店时装修花的钱、买设备花的钱,这些物品用久了会贬值,另外还有那种夫妻两人经营的小店,他们自己干活却没算工资进去,这些成本都没被扣除。
别看毛利好像挺可观,但层层扣除后,很多店辛苦干一年,到手的纯利可能少得可怜,甚至还得亏本。中国烹饪协会去年的报告显示,2023年餐饮业整体平均纯利率还不到5%,中小餐馆的情况更糟糕,比这还要低。
六成多的小店营业额虽然上去了,但净利润却没增加,相当于白干了。
小店老板们可能最困惑:明明卖出了不少货,可最后到手的利润却少得可怜,每天从早忙到晚,到头来发现钱大多都用来支付各种开销了。
利润被各项成本一点点吃掉也就罢了,餐饮从业者还得扛着两座重压前行,一座是店铺租金,另一座是外卖渠道。
对做餐饮的人而言,房租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开在街边的店铺还算好,只需付单纯的租金;可一旦进了商场,麻烦就多了,不仅要交租金,还得交销售提成和物业管理费,有时还会有一些账面上看不到的额外花费。
更气人的是,很多合同里都有逐年递增的条款,像每年涨一点这种。本来生意才刚有点起色,房租一涨,又得让人操心了。
我有个做奶茶生意的伙伴讲,他去年在二线城市的商场里租了个店面,原本想着商场人多,奶茶能多卖点,哪知道去年商场里来的人少了很多,可那“租金加上按销售额抽成”的钱却一点没少给。
他每晚打完烊都要算算当天收入,算着算着就发现,挣的那点钱连房租都付不起,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只好把店关了。
很明显,房租是死数,可餐饮赚的钱却说不准,工作日和周末差别大,旺季和淡季差距更大,而且第一年还得花钱装修、买设备、做消防,这些开销都省不了,商家只能咬着牙保证每天都有钱进账。
实在没办法时,不少人只能选择点外卖来填补饮食空缺,可外卖并非解困良方,反倒增添了新的负担。
外卖平台会抽取一部分利润,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得设置满减优惠,要是想让自己的店出现在推荐位上,还得额外掏钱做推广,这几项费用加在一起,外卖这一块的成本占比着实不小。
线下要付房租给房东,线上还得交钱给平台买流量,两边一压榨,利润就所剩无几了。
平台规定要在30分钟内送到,这让商家不得不十几分钟就做好餐。原本打算现炒保证味道,结果发现时间根本不够,最后只能选择用预制菜了。
虽说预制菜做起来快,但赚的钱大多被中央厨房和厂家拿走了,餐饮从业者依旧是损失最大的。
有个开川菜馆的老板跟我倒苦水,说用了半成品菜后,做菜速度是上去了,可老主顾都吐槽“少了点现炒的香味”,回头客少了很多。原本指望外卖能多赚点钱,结果老顾客都不来了,这又成了新的难题。
成本卡得严,顾客消费也不手软不起来,如今大家吃饭花钱更讲究性价比了,这和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差距大脱不了干系。
每年工资虽然能涨一些,但房价涨得更快,手头能随便花的钱就变少了,在外面吃饭的开销也就得减少了。
我那位同事天天如此,每天早晨都提着自制的饭菜去上班,她总念叨:“点个外卖得花二三十块,自己动手做,十块钱就搞定,还更卫生。”
去年有调查显示,快四成的年轻人每周会自己带饭超过三次,这样做主要是想省钱又吃得健康。
很明显,餐饮业不仅要应对成本上涨的难题,还得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现在顾客花钱更谨慎了,更在意东西是否划算和是否健康。
虽说这事儿有难度,但其中也藏着机遇呢。就像之前罗永浩和西贝在预制菜上闹出的事儿,就挺值得琢磨。表面看是大家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实际上这是食客对美食文化的期待和资本追求效率的想法在较劲。
为啥中国人这么喜欢炒菜呢?其实是有缘由的。汉朝时铁锅就出现了,它传热特别快,而且当时木材稀缺,炒菜能省不少燃料;到了宋朝,夜市热闹起来,炒菜不仅做得快,花样还丰富,刚好契合了城里人的快节奏生活。
这么多年过去,炒菜早已超越了填饱肚子的范畴,它承载的是浓浓的"家的味道"。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最怀念的还是妈妈做的菜,那股独特的烟火气、恰到好处的火候,是任何地方都复制不来的。
预制菜在国外很受欢迎,可到了国内却很难推广开来,倒不是预制菜本身差,只是它没契合中国人的情感需要。
西方人觉得吃统一标准的快餐更安心,但中国人偏偏爱那点“与众不同”,你家菜咸一点,我家炒得老一点,这才是中餐的独特吸引力。
去年有数据表明,国内预制菜的普及率只有两成,跟美国和日本比差远了,主要原因是顾客觉得“少了现炒的烟火气”“味道不对”,说真的,老乡鸡的做法倒是挺机灵的。
他们一直坚持现场炒菜,还将厨房设计成透明式,让顾客能亲眼看到炒菜的全过程,这样既保留了菜品的烟火气,又通过改进供应链管理大大减少了食材浪费,去年收入还增加了不少。
这么一来,餐饮行业要抓住机会,不能光想着提高效率,也不能死抱着文化传统不放,得在效率和传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在困境中站稳脚跟,甚至过得挺滋润。
最后再唠叨两句,餐饮行业这么艰难,不是单一方面原因导致的。成本这边,房租、平台、供应商都要分一杯羹;消费者那边,大家钱袋子紧,都想省着点花,外出就餐次数少了。两边一挤压,这日子能好过吗?
但这可不代表这行就没戏了,往后啊,能过得滋润的餐饮,肯定不是光想着省钱或者一味扩大规模的。
既要管好各项花费、提升做事效率,又得留住中餐里那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别让大家忘了对“家里味道”的那份牵挂。
中国人吃饭,可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里头藏着对美食的热爱,还有对好日子的盼头,只要抓住这个关键,再把成本问题搞定,餐饮业还是能闯出一条路的。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 2025-07-15草根出身却搭一线女星!刘宇宁演《书卷一梦》终于摆脱造型争议
- 2025-07-05热闻5-2狂胜尤文图斯!世俱杯G组曼城3连胜轰入13球头名出
- 2025-07-20刘亦菲十七八岁海边照, 肚子有肉肉很真实, 透着青春感
- 2025-08-19牛市正热!涨太多的票要谨慎,这些潜力股或迎补涨机会?老股民掏心窝分享
- 2025-07-30老电影《玉色蝴蝶》经典呈现,非常好看,不容错过!
- 2025-08-2311万拿下本田雅阁,260TURBO精英版,准新代步优选!
推荐资讯
- 王者峡谷变天了,AI军师悄悄上线,你还以为是自己在操作
- 合肥新能源插针弹簧推荐
- 全新捷豹E-PACE震撼登场!16万不到的价格,豪华SUV也加入价格战
- 富豪们的秘密游乐场,一年300天阳光,欧洲最佳高尔夫目的地之一!
- 矩阵系统在短视频账号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