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东极岛票房滑铁卢:渔民英雄被遗忘,西方视角让管虎头疼

东极岛票房滑铁卢:渔民英雄被遗忘,西方视角让管虎头疼

发布日期:2025-08-25 13:05    点击次数:82

《东极岛》的票房,直接给了管虎导演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在它尝试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反而丢失了历史的“根”。

我们不再谈论那些普通的渔民是如何在不畏生死的情况下营救英军战俘,而是谈论一部“西方视角”的电影,它把自己从历史的框架里抽出来,换上了外国英雄的面具。

票房如潮水般涌来,然后又急剧退去。

刚开场时,我们看到了不少人涌进电影院,坐下来,带着期待的目光。

只不过,看电影不就为了期待吗?

然而期待的热情很快就被无数的空座位和口碑的负面风暴吞噬。

每个观众都看得出来,影片试图过度美化西方视角,把舟山渔民的英勇事迹弱化成了配角,几分钟的戏份成了电影的“点缀”。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涌起的并不是英雄的壮丽,而是一种莫名的空虚。

我原本期待看到那些渔民的坚韧,期待看到他们为救英军而无畏生死的画面,然而这些反倒被削弱成了电影的“辅助”。

这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毕竟,这可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这是要讲述历史的,不是为了一个个充满戏剧化情节的片段。

电影中的“外国人拯救中国人”这种设定,真心让我有点不舒服。

你可能会说:“导演也没错啊,他有权做自己的诠释。”

没错,电影是艺术创作,但这种艺术创作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如果一个故事的核心价值被丢失,那么它的意义何在?

渔民们救人,是出于本能的善良,还是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带着复仇的情感?

显然,电影给了我们一个过度解读的版本。

影片通过“复仇”的主题去做深度,这种处理方式就像是一块硬生生地塞进情节的石头,让整部电影缺乏自然流畅的生命力。

“我不想看这些西方英雄主义的故事。”

这句话从头到尾在我心头打转。

既然你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为什么不能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为什么要让那些不曾真正融入这片土地的人,主导历史的讲述?

影片中的人物设定,也给我一种“强行穿插”的感觉。

朱一龙和倪妮扮演的角色,带着一股“特立独行”的气息,然而,这种“特立独行”有点像电影为追求某种效果而做的“修饰”。

你知道,这种设定就像是在电影中撒上一点盐,点缀出来的不是味道,而是莫名的违和感。

渔民是那样的淳朴,那样的无私,难道不应该让他们站出来,承担起真正的英雄角色吗?

而不是让“西方”的情感冲突代替了这一切。

还有那个藏匿英军的“地下爱情”,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你说,在中国渔民为了保守战俘的秘密时,发生了什么?

他们毫不犹豫,宁可冒着生死的危险,也要将这些战俘藏匿起来,哪怕这意味着将自己的生命置于极度危险之中。

结果,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朱一龙和倪妮在地下藏身的小屋里演绎的爱情故事。

爱?

战争?

这两个词放在同一个场景里,我觉得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再说回电影的另一个大问题——情感的割裂。

整部电影的节奏突然断了,影片中渔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是被电影给割裂了。

这种情感上的缺失,不仅让人觉得荒唐,还让整部电影的心脏都没有跳动。

这就是“西方电影导演”在面对中国历史时常见的误区:以为可以通过引入外国元素和观众熟悉的“情节套路”来迎合市场,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真实的历史情感。

其实,导演可以有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视角,哪怕去做“改变历史”的大胆尝试。

但问题是,当电影的核心价值丧失时,一切努力都变得徒劳。

这些渔民的故事并不需要太多“包裹”,他们的坚韧、勇气、无私已经足够让人动容。

你只需要让他们站在银幕上,讲述真实的故事,而不是通过无数的“虚构情节”去填充影片。

现在,管虎是不是在害怕?

我想,恐怕比之前更害怕。

因为这不再只是票房的问题,而是观众的信任。

影片失败,不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不合理的故事,而是因为它在讲故事时忽略了“历史真实”的力量。

毕竟,历史和电影不同,不能简单地用“改编”去代替“真实”这个词。

即使如此,我仍然想问大家:你怎么看待《东极岛》这部影片?

你愿意给它一个公正的评价,还是就此让它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