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参保人要留心了,社保“6种”行为不能有,发现了“受苦”的自己?

参保人要留心了,社保“6种”行为不能有,发现了“受苦”的自己?

发布日期:2025-10-26 23:39    点击次数:139

上个月,我朋友老张打电话给我,声音里透着焦虑:"老李,我出事了!医保局的人找到我,说我涉嫌倒卖医保药品,现在不仅要追回违规资金13320元,还要罚款,更要命的是案件已经移送公安机关了。"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沉,老张这是踩到社保的红线了。

老张的情况并非个案。根据国家医保局2025年9月11日发布的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通报,仅在一次专项整治中就查处了7起个人欺诈骗保案件,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些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保虽然是我们的保障,但红线碰不得。

我们先来看看老张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事情是这样的:老张今年74岁,是上海市职工医保的退休参保人员。去年11月,他在门诊部购买了稳心颗粒、胃复春胶囊等药品,本来这些药是给自己用的,但药买多了用不完。恰好有人出高价收购这些药品,老张觉得反正也用不完,还能赚点钱,就把药卖了。谁知道,医保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老张2024年11月购买的药品,2025年1月在外省市某药店又出现了销售记录。这种"回流药"很快被锁定,老张的违规行为暴露了。

类似老张这样的案例在2025年并不少见。国家医保局启动的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显示,从2025年9月25日起到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查严打欺诈骗保行动,重点就是查处倒卖医保回流药等违法行为。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参保人需要避免哪些违规行为。根据2025年发布的多个典型案例和相关通报,主要有六种行为参保人碰不得。

冒名就医是最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这种做法看起来很简单,就是用别人的医保卡去看病买药,或者把自己的医保卡借给别人使用。别小看这个行为,后果很严重。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案例,天津市参保人张某就因为冒名就医被查处。更严重的是,有些人甚至冒用已故人员的医保卡继续就医购药,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还涉及道德问题。

倒卖医保药品是另一个高危行为。我们看到老张的例子,还有更严重的案例。北京朝阳区的于某、王某夫妻,专门收购老人手中的医保药品,然后转手倒卖。他们印制大量"高价收药"的名片,在菜市场、小区周边发放,主动向路过的老人询问有无多余的医保药品。2024年,两人涉案药品金额高达11万余元,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虚开票据骗保也是严重的违规行为。新疆克拉玛依市参保人谈某某的案例就很典型。这种行为涉及伪造医疗发票、虚构医疗服务等,试图从医保基金中套取资金。这种做法不仅金额大,而且性质恶劣,通常会面临刑事处罚。

第三方已赔付情况下重复报销也是常见的违规行为。吉林省镇赖县的高某就是典型例子。2022年7月,高某因交通事故住院,医疗费用已由肇事方支付27394.69元。按理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再用医保报销的,这是基本常识。高某隐瞒了第三方赔付的事实,前往医保中心申请报销,违规套取医保基金27394.69元。医保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责令高某退回全部资金,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虚构劳动关系违规参保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违规行为。有些人为了在某个城市享受医保待遇,会找公司"代缴"或"挂靠"社保。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虚构劳动关系参保属于违法行为。这种做法风险很大:需要支付服务费;没有真实劳动关系,权益难以保障;个人信息可能泄露;会被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

隐瞒重要信息骗取相关待遇同样是违规行为。比如隐瞒重新就业的事实继续领取失业金,或者隐瞒收入情况申请低保等。这些行为虽然看起来金额不大,但性质严重,一旦被发现,不仅要退回资金,还可能面临法律后果。

我们再来看看违规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根据2025年各地人社局发布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处罚力度明显加大。以深圳为例,用人单位未及时缴纳社保,对单位可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可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呼和浩特的标准是,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更重要的是,202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正式施行。这个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任何通过书面协议、口头约定或劳动者单方承诺方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均被认定为无效民事行为。这意味着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完全无效,企业不缴社保的违规成本大大增加。

我们还要看到,现在的监管手段越来越先进。医保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异常行为。比如某个参保人购药频率突然增加、购买的药品与自身疾病不符、药品在异地出现销售记录等,这些都会被系统自动标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让违规行为很难逃脱监管。

社保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制度也在发挥作用。重庆市的规定是,举报违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按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社会保险基金损失金额的2%对举报人进行奖励,每案奖励金额最低200元,最高10万元。这种激励机制调动了全社会监督的积极性。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踩红线。很多人对社保制度不够了解,以为这些行为只是小打小闹,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违规行为金额不大,不会被发现。更有甚者,明知道违法还要铤而走险,贪图眼前的小利益。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社保基金是国家的钱,也是我们每个参保人的共同财富。每一分钱的流失,都会影响到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而且,现在的监管技术这么发达,违规行为被发现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对待社保呢?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到社保制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社保不是福利,而是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样也伴随着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诚信参保、合规使用,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想法。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要注意这些细节:医保卡只能本人使用,不能借给别人,也不能用别人的;购买的医保药品只能自己使用,不能倒卖;医疗费用报销要如实申报,有第三方赔付的情况要主动说明;参保信息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比如工作变动、收入变化等。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要依法缴纳社保,不能有任何规避行为。2025年9月起实施的新规定让这一点更加明确:员工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无效,企业必须依法缴纳。这既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也维护了社保制度的严肃性。

我们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发现用人单位不缴或少缴社保,要及时举报投诉。如果遇到"代缴"、"挂靠"等违规服务,要坚决拒绝。如果发现其他人有违规行为,也可以通过正当途径举报,维护社保基金的安全。

从长远来看,社保制度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养老保险关系到我们的晚年生活,医疗保险关系到我们的看病就医,失业保险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保障。只有每个人都诚信参保、合规使用,社保制度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保障才能更加稳固。

现在回到老张的问题。他已经主动配合调查,退回了违规资金,并接受了处罚。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也得到了教训。他现在经常跟我们说:"社保的钱真的不能贪,那是我们自己的保命钱。"这个教训来得有点沉重,但希望能提醒更多的人。

社保制度在不断完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2025年的一系列新规定和专项行动,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社保基金的使用会越来越规范,违规行为的查处会越来越严格。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做守法守规的好公民。

说到底,社保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诚信参保、合规使用、监督他人、维护制度。只有这样,社保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保障作用,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心。

最后想说的是,社保违规行为虽然有各种表现形式,但本质上都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害。我们要明白,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与其冒着风险去违规,不如踏踏实实地按规定缴费使用。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维护了大家的共同利益。

我们要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诚信守规,社保制度就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维护这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毕竟,社保的钱是我们大家的钱,保护好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你在使用社保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违规行为?对于这些社保红线,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提高社保的使用意识,共同维护这个重要的保障制度。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