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界传奇人物开炮,NVIDIA这次真被大佬打脸了?
卡马克大神怒斥NVIDIA DGX Spark个人超算:性能虚标还敢要4000美刀
2025年10月,游戏界传奇人物开炮,NVIDIA这次真被大佬"打脸"了?
最近科技圈又炸了!
2025年10月27日,游戏界传奇人物、id Software联合创始人约翰·卡马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开炮,怼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芯片巨头NVIDIA。
起因是啥?
就是NVIDIA前段时间发布的"DGX Spark个人超算"——这玩意号称"把数据中心级算力搬回家",售价高达3999美刀(约2.8万人民币),结果卡马克大神上手一测试,当场就不乐意了:"功耗只有标称的一半,性能也只能跑出一半来,这价格简直是抢钱!"
这话一出,评论区沸腾:"连卡马克都看不下去了?""黄仁勋这次玩脱了?"要知道,卡马克可是连马斯克都佩服的技术大牛,他说话从来不带水分。那问题来了:号称"个人超算"的DGX Spark,到底哪里惹怒了大神?NVIDIA这次是真有问题,还是卡马克太较真?
咱今天就来扒一扒。
第一部分:NVIDIA DGX Spark个人超算——卡马克到底气在哪儿?DGX Spark的"虚标门"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这事儿的时间线:2025年10月27日,卡马克在X平台发了条长帖,核心意思就一句话——"NVIDIA的DGX Spark根本配不上它吹的牛,实测性能跟官方宣传差了一大截,4000美刀的定价离谱!"当时很多人以为他在搞事情,结果卡马克甩出了详细测试数据——这下NVIDIA是真被"实锤"了。
具体来说,卡马克的吐槽集中在三个致命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功耗"缩水"严重。
NVIDIA官方给DGX Spark标的系统功耗是240瓦,听起来挺唬人的,结果卡马克实测发现这玩意儿跑起来功耗只有100瓦左右,连一半都不到!这意味着啥?意味着芯片根本没能"火力全开",要么是散热压不住被迫降频,要么就是固件层面给限制死了。卡马克在帖子里开嘲:"这就像买了辆号称300马力的跑车,结果油门踩到底只能输出150马力,还敢说自己是性能怪兽?"他特意提到有用户反馈在长时间运行时出现了"自发重启"的情况,这很可能说明系统为了控制温度不得不牺牲性能甚至保护性关机。
第二个问题要命——算力"注水"明目张胆。
NVIDIA官方宣称DGX Spark能达到1 PFLOPS(1000 TFLOPS)的AI性能,听起来爆炸牛皮。
但这个数字有个巨大的水分:它指的是FP4精度下启用稀疏计算(一种跳过零值运算的技巧)的理论峰值。
实际开发者真正常用的是BF16精度的密集计算,按照正常换算比例,1 PFLOPS的FP4稀疏应该对应125 TFLOPS的BF16密集。结果卡马克实测只跑出了60 TFLOPS左右,还不到理论值的一半!连苹果MLX框架的首席开发者Awni Hannun都站出来确认了类似的结果,说自己"本来期待更高的数字"。这等于是说,你买了个号称能跑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实际上满电只能跑250公里,而且这还是在不开空调、不激烈驾驶的理想状态下。
第三个问题是散热"翻车"拖累整体表现。
为了把这台"超算"塞进桌面级的小机箱(150毫米左右),NVIDIA明显在散热系统上妥协了。
卡马克特意提到,即便是在100瓦这种"半残"功耗下,DGX Spark都会"变得相当热"。
对比一下传统的数据中心DGX服务器,人家散热系统占整机体积的三成以上,风扇转速和液冷管路都是按工业级标准设计的。DGX Spark为了追求"桌面美学",把散热系统压缩得太狠,结果就是芯片温度压不住,只能通过降频、限功耗来维持温度,性能自然就上不去。有用户在NVIDIA开发者论坛上反馈,跑AI训练任务半小时后,机器热得手都不敢摸,然后就开始卡顿甚至重启。
这哪是"个人超算"?
这明明是"个人暖气"嘛!
当时很多人觉得卡马克是为了流量开地图炮,结果他公开了测试脚本和性能日志,数据硬核得不行。
这下NVIDIA是真"哑巴吃黄连"——既不敢反驳(数据摆在那儿),也不敢正面回应(怕越描越黑)。
截至目前,NVIDIA官方对这次"翻车"事件一直保持沉默,连个像样的技术说明都没发出来。
第二部分:约翰·卡马克——约翰·卡马克是谁?为啥他说话这么"硬"?
可能有人要问:卡马克凭啥敢硬刚NVIDIA?
难道不怕得罪芯片巨头?
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大神,根本不怕得罪任何人,因为他的技术实力和江湖地位摆在那儿。
先说身份背景。
约翰·卡马克,1970年生人,今年55岁,是全球游戏界公认的"3D图形引擎之父"。
上世纪90年代,他和团队开发的《毁灭战士》(Doom)、《雷神之锤》(Quake)定义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这个品类,顺便把PC游戏的3D图形技术推进了十年——当时市面上还在做2D像素游戏,他已经搞出了实时光影追踪和全3D场景渲染。
这些技术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那个年代简直是"黑科技"。
后来他被Facebook(现Meta)挖去担任CTO,主导整个VR技术的研发方向,Oculus Rift能从实验室玩具变成消费级产品,卡马克的优化能力功不可没。2019年离职后,他又投身人工智能和航天领域,自己创办的航天公司Armadillo Aerospace差点把火箭送上天。连埃隆·马斯克都在采访中说过:"卡马克是我见过最聪明的程序员之一,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优化空间。"
再说技术底气。
卡马克是出了名的"代码狂魔"和"性能偏执狂"——他能一个人写出几万行的游戏引擎,而且性能优化到极致。
当年《雷神之锤》能在配置很低的电脑上流畅运行,全靠他对CPU调度、内存管理、显卡渲染管线的深度理解。业内有个传说:卡马克写代码从来不用现成的库和框架,都是自己手撸底层,因为他觉得别人写的东西"不够快"。这次测DGX Spark,他不是随便跑个分就完事,而是拿专业工具一项项扒——用NVIDIA自家的性能分析器测功耗,用PyTorch和MLX框架跑BF16和FP4的基准测试,数据精确到小数点。
这种测试方法,比很多硬件评测媒体都严谨。
性格特点。
卡马克从来不搞"官方辞令"那套,看不惯就开炮,管你是谁。
2013年他离开id Software时,炮轰母公司ZeniMax"管理层不懂技术瞎指挥,把好项目搞得一团糟";2019年离开Meta时,又在内部邮件里吐槽VR部门"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得可怕"。
这次怼NVIDIA,网友都习惯了:"卡神又开始'物理劝退'了。"有人统计过,卡马克在社交媒体上"开炮"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微软(Windows系统优化太烂)、苹果(封闭生态阻碍创新)、Intel(挤牙膏策略恶心人),现在NVIDIA也光荣"入列"了。
说白了,卡马克敢说话,是因为他有三样东西:技术实力(测试数据硬核到无法反驳)、经济独立(不靠NVIDIA恰饭,自己创业有钱)、个人性格(看不惯就开喷,从不藏着掖着)。
这次DGX Spark被他盯上,NVIDIA想糊弄过关?
门儿都没有。
而且卡马克这次"打脸"还引发了连锁反应——AMD和Framework都在推特下面留言,说"要不要试试我们的Strix Halo方案",明摆着是趁机"挖墙脚"。
第三部分:个人超算市场——NVIDIA为啥敢"虚标"?个人超算市场到底有多乱?
看到这儿,估计有人要问了:NVIDIA好歹是全球显卡老大、AI芯片霸主,怎么敢在性能上"注水"?
难道不怕砸招牌?
其实这背后,藏着整个"个人超算"市场的三大乱象,以及NVIDIA的一盘"如意算盘"。
先看大环境——AI热潮催生的"智商税"重灾区。
2023年ChatGPT爆火之后,全球掀起AI创业潮,个人开发者、小团队、高校实验室都想搞AI训练和模型推理,但又租不起云端算力。
亚马逊AWS、谷歌Cloud这些平台按小时收费,跑个大模型训练一天烧几千块是常态,小团队根本扛不住。
这时候"个人超算"这个概念就火了——号称"一次投入,在家随便跑模型",听起来美滋滋。NVIDIA、AMD、Intel全盯上这块市场,2024到2025年扎堆发布相关产品。但问题来了:这些产品到底是"真超算"还是"智商税"?大部分用户根本分不清,只看宣传参数——厂商说1 PFLOPS,那就是1 PFLOPS;说"AI优化",那肯定比普通显卡强。结果呢?买回家一测试,发现跟3000块的RTX 4070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场景下还不如自己组装一台工作站。
这个市场现在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厂商想怎么标就怎么标。
再看NVIDIA的小算盘——高端显卡卖不动,"超算"概念来救场。
2025年上半年,NVIDIA的游戏显卡业务增长放缓,RTX 50系列因为定价太高(RTX 5090首发价超过2万人民币),玩家都在观望等降价。
与此同时,AI芯片业务虽然利润高,但AMD的MI300系列和Intel的Gaudi系列也在抢份额,竞争压力骤增。
怎么办?
搞个"个人超算"产品线,把原本用在数据中心的技术"下放"一点,塞进小机箱里,起个高大上的名字,价格翻一倍卖!DGX Spark用的GB10芯片,本质上就是把数据中心级的Grace CPU和Blackwell GPU整合到一起,然后配上128GB统一内存和预装的开发工具。成本可能也就2000美元出头,但打上"DGX"这个品牌(NVIDIA数据中心产品线的旗舰系列),瞬间就能卖4000美元。反正目标用户是AI开发者不是游戏玩家,对显卡跑游戏的性能没那么敏感,看重"NVIDIA认证"这个标签——企业采购、高校报销,流程都好走。
监管真空——性能测试没有行业标准。
传统硬件比如CPU有SPEC、内存有JEDEC标准、显卡跑游戏有3DMark,厂商想虚标很难,因为第三方媒体一测就露馅。
但"个人超算"这玩意儿太新了,行业还没来得及制定统一标准。
NVIDIA说1 PFLOPS是"峰值算力",指的是FP4精度启用稀疏计算的理论值;实际使用时打个五折很正常,因为"环境温度、工作负载、软件优化"都会影响性能。散热问题也能用"机箱体积限制"搪塞过去。普通用户买回家,发现性能不达标,也只能认栽——退货流程复杂,而且你很难证明是产品设计缺陷还是自己不会用。NVIDIA在宣传材料里玩了个文字游戏:它从来没明说"1 PFLOPS就是你能实际跑出来的性能",只说"提供1 PFLOPS的AI性能",这个"提供"可以有一万种解释。
说白了,NVIDIA这次"翻车",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吃相太难看"——明知道散热系统压不住高功耗,还要往150毫米的小机箱里塞;明知道实际性能达不到宣传值,还要用"稀疏FP4"这种水分巨大的数据忽悠人;明知道240瓦功耗跑不满,还要在规格表上写上去。
卡马克这次开炮,等于是替整个AI开发者群体"出气"——你NVIDIA再牛,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把用户当傻子忽悠!
而且这次事件还暴露出一个大的问题:当"个人超算"市场没有监管、没有标准的时候,厂商就会不断试探底线,看能把水分加到多大而不被抓包。
第四部分:NVIDIA DGX Spark——网友炸锅了!这些争议你站哪边?
卡马克的帖子发出后,评论区成了"大型辩论赛",各路网友、开发者、硬件爱好者都来掺和,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第一个争议点:"卡马克是不是在碰瓷NVIDIA?4000美刀对大神来说又不贵。"
有人觉得卡马克这种身价的人,根本不差这点钱,吐槽DGX Spark纯属"吃饱了撑的"。
但这逻辑压根儿不对。
卡马克怼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性能配不上价格"——你卖4000美刀可以,但得物有所值。他测试发现,DGX Spark实际性能只值2000美刀左右,多出来的2000美刀纯粹是"品牌溢价+智商税"。而且卡马克公开数据,是为了提醒其他开发者别踩坑——他自己确实不差钱,但小团队、独立开发者、高校实验室花4000美刀可能要肉疼大半年,买回来发现性能不行、散热翻车,那不是血亏?
卡马克这次站出来说话,实际上是在保护整个开发者社区的利益,不是什么"碰瓷"。
第二个争议点:"NVIDIA肯定有苦衷,散热、功耗这些问题能全怪厂商吗?"
确实,高性能GPU发热量大是物理规律,谁都改变不了。
但NVIDIA的问题在于"明知道压不住,还敢往小机箱里塞"。
传统数据中心的DGX A100服务器,那个散热系统占整机体积的三成以上,多个工业级风扇24小时狂转,液冷管路粗得跟手指头似的,才能压住几百瓦的功耗。DGX Spark为了追求"桌面美学",把散热系统砍了一半还多,结果就是温度压不住、性能打折扣、系统不稳定。卡马克吐槽的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NVIDIA"为了卖点牺牲性能"——要么老老实实做大机箱保证散热,要么降低宣传参数别吹牛,两头占便宜肯定挨骂。有评测媒体ServeTheHome独立测试也证实,DGX Spark在任何工作负载下都跑不满240瓦,最高也就200瓦出头,这说明要么是固件锁死了功耗,要么就是散热系统根本撑不住热量。
第三个争议点:"普通人用不着这么高端的设备,卡马克是不是太较真了?"
恰恰相反!
卡马克这次"较真",保护的正是普通开发者。
AI训练、大模型推理这些需求,现在已经不是大公司的专利了——个人开发者搞副业(比如训练AI绘画模型、调优开源大模型),高校学生做毕业设计(跑实验需要GPU算力),小工作室开发AI应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都需要本地算力。DGX Spark这种产品,目标用户就是这群预算有限但想搞AI的人。如果NVIDIA虚标参数、定价虚高,最后坑的就是这些"既没有大公司预算,又不想一直租云算力"的开发者。
卡马克站出来说真话,等于是帮大家"避雷",让后来者别再花冤枉钱。
第四个争议点:"NVIDIA会不会因为这次争议召回产品或者降价?"
短期内几乎不可能。
NVIDIA的公关策略一向是"冷处理"——不正面回应争议,不承认有问题,等热度过去就完事。
而且DGX Spark的主要客户(企业、高校实验室)对价格不太敏感,看重"NVIDIA官方认证"这个标签,方便走采购流程和报销。不过长期来看,卡马克这次"打脸"肯定会影响NVIDIA的口碑——以后再出类似产品,开发者肯定会先看独立评测、等社区反馈,不会无脑信官方宣传。
这对NVIDIA来说,算是个"隐形损失"。
而且这次事件可能会推动行业建立"个人超算"的测试标准,到那时候厂商想虚标就难了。
结语:NVIDIA DGX Spark——卡马克又给科技圈"上了一课"!
从2025年10月27日卡马克怒斥DGX Spark这事儿就能看出:技术圈最怕的不是产品不完美,而是"明知道有问题还装傻充愣"。
NVIDIA这次"翻车",不是因为技术做不到(人家数据中心级的DGX A100、H100性能确实炸裂),而是为了抢"个人超算"这块蛋糕,搞了个"半成品"出来糊弄人——功耗跑不满、性能达不到、散热压不住,4000美刀的定价像是"割韭菜"。
卡马克大神这次开炮,等于是替整个AI开发者群体"出气"——你NVIDIA再牛,技术再领先,也得讲武德,把用户当傻子忽悠,早晚得挨打!
而且这次事件还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当"个人超算"市场缺乏监管和标准的时候,厂商就会不断试探底线,消费者和开发者必须擦亮眼睛,多看独立评测,别被官方宣传忽悠瘸了。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是AI开发者,预算4000美刀,你会选"翻车"的DGX Spark,还是自己组装一台算力强、散热好的工作站?
评论区聊聊!
热点资讯
- 2025-07-08费纳德三巨头在四大满贯赛中的冠军和胜场数比较
- 2025-07-14杭州地铁呐喊,喊出了谁的心声?
- 2025-07-21哈登降薪留队,布克超3亿豪约,NBA价值标准变了吗
- 2025-07-29千金药业:公司参投的两支基金目前运营正常
- 2025-07-24中国到伊朗空运快递
- 2025-09-02双子座:下半年尽量远离这四个星座,否则会被借走运势
推荐资讯
- 特朗普政策拖后腿!美国6月失业率要创三年半新高?
- 硅谷峰会,AI重塑广告游戏,小团队半年营收翻三倍!
- 赵奎娥: 嫁初恋丈夫, 婚后生一子, 如今69岁有点烦
- 西门子PLC DP插头
- 铜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