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和中国友好相处?日本唯一出席阅兵的日本政要,回国后给所有日本人一个忠告

和中国友好相处?日本唯一出席阅兵的日本政要,回国后给所有日本人一个忠告

发布日期:2025-09-18 13:44    点击次数:10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78 岁的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刚走下从北京返程的航班,便在镜头前深深鞠躬,一句 “我怀着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参加了纪念大会” 让现场瞬间安静。

彼时,距离中国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结束仅一天,而他是这场盛会中唯一出现的日本政要 —— 这个身份,早已让他在回国前就成为中日两国舆论场的焦点。

日本国内右翼媒体将他的参会称作 “背叛”,网络上充斥着对他的批评;但在中国及国际理性舆论中,这个弯腰的动作被视作对历史的尊重。

这种鲜明反差,让人们不禁好奇:这位日本前首相为何敢顶着压力赴华?他的背后,藏着怎样与其他日本政客不同的历史态度?

鸠山由纪夫决定参加中国阅兵的消息传出后,最先反对的是他的儿子鸠山纪一郎,他的儿子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态。

认为日本应 “以威慑为核心保持战略准备”,父子俩因为历史观与国家发展道路的分歧彻底决裂。

这场家庭争执,恰是日本社会历史认知分裂的缩影 —— 老一辈对战争的反思与年轻一代受右翼思潮影响的观念,正在形成难以弥合的鸿沟。

早在 2024 年 8 月底,日本政府就已开始劝说各国政要回避中国胜利日阅兵,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还以 “坚持和平国家之路” 的说辞淡化历史议题。

面对政府的隐性施压与政坛同僚的劝阻,鸠山由纪夫却异常坚定:他不是为 “捧场” 而来。

而是想亲眼看看曾被战9 月 3 日的阅兵式上,当镜头扫过胸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兵时,站在观礼台中的鸠山由纪夫显得格外醒目。

老兵们眼中的坚毅,是对和平的守护;而他的出席,则是对历史的忏悔,这一刻,没有复杂的政治辞令,却比任何发言都更有力量。

它证明,在正视历史的问题上,国界与身份都不是障碍,早在参加阅兵之前,鸠山由纪夫就已用行动践行对历史的反思。

2013 年,他专程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遇难者名单墙前驻足良久,最终深深弯腰道歉。

当时,日本右翼势力对这段历史避而不谈,他的举动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但他始终没有退缩,因为他坚信 “忘记历史才是真正的背叛”。

2015 年访问韩国时,鸠山由纪夫又在烈士纪念碑前下跪,再次以沉重的姿态回应历史。这两次举动,让他在日本政坛彻底成为 “非主流”。

他的执政生涯仅持续八个半月便辞职,对华友好的立场和 “友爱” 的政治哲学,始终与日本主流政坛的保守倾向格格不入。

但他从未改变,卸任后仍二十余次访问中国,甚至把签名改成 “鸠山友纪夫”,用一个 “友” 字藏起对中日友好的期待。

在哈佛的一次演讲中,鸠山由纪夫曾犀利指出:“当德国总理能在华沙下跪时,日本领导人却连‘侵略’一词都羞于启齿,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在亚洲的孤立。”

这句话,道破了日本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地区尴尬处境的根源 —— 回避历史,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

从北京回到东京后,鸠山由纪夫不仅道歉,更向日本人发出忠告:“日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他清楚,日本企业早已深度融入亚洲供应链,对华出口超 1 万亿日元、200 万个就业岗位与对华贸易相关,破坏这份依存关系的代价,日本难以承受。

在他看来,与邻为善不是 “软弱”,而是对国家未来的负责,鸠山的坚守,与日本政府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日本防卫预算已连续十二年增长,自卫队逐渐向进攻性军事力量转型,美国还计划升级驻日美军司令部以加强协同作战。

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曾警告日本停止 “自杀式” 军事化,这一警告背后,是东亚地区潜藏的地缘风险。

而鸠山的选择,恰是在为日本寻找另一条更安全的路:不是武装到牙齿,而是用诚意赢回信任。

如今再看鸠山由纪夫的种种举动,会发现他的坚持从来不是 “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对和平最朴素的守护。

他用行动证明,正视历史不是 “屈辱”,而是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中日友好也不是 “单方面付出”,而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就像他在阅兵后所说:“只有不忘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这句话,不仅是对日本的忠告,更是对所有经历过战争的国家与人民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