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保险、公募三家共持,如此看好反得小心!
最近朋友圈被机构二季报刷屏了。看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持仓数据,我突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同样的一波报道热潮。当时多少散户跟风杀入所谓的"机构重仓股",结果呢?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这张图很有意思,表面上告诉你机构在买什么,但从不告诉你他们什么时候卖。就像给你看魔术表演的精彩瞬间,却把准备道具的过程藏得严严实实。
一、光鲜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券商和社保基金共同持有的个股达145只,其中89只属于新质生产力概念股。表面看是"向新"投资趋势,实则暗藏杀机。
我见过太多散户看到这类新闻就热血沸腾,第二天开盘就冲进去接盘。他们不知道的是,机构建仓和出货从来不是同步进行的。你以为跟着社保基金买就能稳赚?太天真了。
晨星中国那位总监说得挺委婉:"三类机构虽风格各异却殊途同归"。要我说,殊途同归的是收割散户的姿势。社保基金玩的是"温水煮青蛙",公募擅长"声东击西",券商最爱"快进快出"。但最终买单的,永远是后知后觉的散户。
二、市场正在上演"假摔"大戏
现在市场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起跌但不会一起反弹。我管这叫「机构调仓换股,遍地假摔真跌」。
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4月以来银行板块涨12%,微盘股指数飙35%,这种两头押宝的策略迟早要崩。现在财报季临近,正是机构借机调仓的好时机。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利空消息特别多?股价暴跌时利空不断加码,等你一卖出,第二天立马反转。这不是巧合,是精心设计的局。大资金在玩"狼来了"的游戏,等散户真信了狼不会来的时候,就是他们收网之时。
三、真假反弹的照妖镜
行情好的时候最考验人。看着别人家的股票天天涨,自己的死活不动,那种煎熬比熊市还难受。但我要告诉你个秘密:90%的反弹都是陷阱。
这两只股票走势像不像双胞胎?但结局天差地别:
关键区别在这张图里。用系统去量化机构交易特征,能够看到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不断,说明机构在积极参与,而右侧股票里,「机构库存」数据在反弹中消失,说明机构并不待见,正消极对待。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一个反弹有真金白银支持,一个纯粹是虚张声势。结果如何?
数据不会说谎。没有大资金参与的反弹就像没有地基的楼房,看着漂亮,一碰就倒。
四、新质生产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前海开源那位说新质生产力"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具备成长确定性",这话没错。但问题是怎么参与?
我观察89只机构重仓的新质生产力概念股发现个规律:硬件设备、高端机械这些领域确实有真东西,但入场时机决定生死。大资金建仓是个漫长的过程,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市场情绪制造波动。
比如某家人工智能龙头,财报前突然暴跌10%,各种唱空报告满天飞。等散户割肉离场后,财报超预期大涨15%。这不是运气,是精心设计的剧本。
所以,面对3800之上剧烈震荡的市场,不仅仅要看业绩,以下4点也需要重视:
别被表象迷惑:机构持仓报告都是过去式,等你看到时人家可能已经开始出货
警惕消息陷阱: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这是永恒真理
相信数据而非感觉:市场波动时最考验定力,量化数据是最好的镇静剂
把握节奏而非方向: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耐心等待真正的机会
回到开篇那则新闻。145只机构重仓股里确实有黄金,但更多是裹着糖衣的毒药。记住我的话:在这个市场里,能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控制情绪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热点资讯
- 2025-07-05热闻5-2狂胜尤文图斯!世俱杯G组曼城3连胜轰入13球头名出
- 2025-07-15草根出身却搭一线女星!刘宇宁演《书卷一梦》终于摆脱造型争议
- 2025-08-19牛市正热!涨太多的票要谨慎,这些潜力股或迎补涨机会?老股民掏心窝分享
- 2025-08-2311万拿下本田雅阁,260TURBO精英版,准新代步优选!
- 2025-07-20刘亦菲十七八岁海边照, 肚子有肉肉很真实, 透着青春感
- 2025-08-18你对终端准入知道多少?六大终端准入系统全面解析
推荐资讯
- 周杰伦怒斥网友“我没空”,遭批素养低,迅速删除回应
- 美舰擅闯黄岩岛12海里,中国海空贴身盯防,连下两道严重警告
- 55岁后母亲健在?这三条人生准则让你受益终生
- 蔡崇信和李宁姚明一起“以体树人”站得高看得远
- 三国杀:好心疼夏侯徽,把命交出去,卖血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