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打得左宗棠连死的心都有了
同治六年底,左宗棠遭遇了他领兵作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向来自负的他竟然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但左宗棠不是容易被打败的人,在经过反思之后,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左宗棠一生打了四次重要的战役,一是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剿灭西捻,三是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四是收复新疆。后三次战役,一般统称为西征。
西征三战中,打得最憋屈,且让左宗棠最不满意的就是剿捻。
关于捻军,御史只说一个大概。
捻军起义略晚于太平天国运动,是北方被剥削农民发起的武装起义。太平天国晚期,捻军势力壮大,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便将矛头指向了捻军。
曾国藩首次担任统帅剿捻,没有取得成功,但也削弱了捻军的实力。同治五年九月,捻军高层经过商议,决定在四川建立政权,遂于河南许州将捻军分为东西两支:
一支由赖文光领导,在中原地区继续坚持斗争,然后由湖北入川,是为“东捻”;一支由张宗禹领导,挺进西北,往联回众,再由陕甘入川,是为“西捻”。
同治五年以后,署两江总督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负责攻剿东捻军;以闽浙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攻剿西捻。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初任陕甘,确定对捻军的作战方略
同治五年八月,左宗棠被调为陕甘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名义督办陕甘军务,开始了西讨的征途。
这次他要对付的是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前后历时八年。镇压陕甘回民属于西征第二阶段,本文不赘述。
左宗棠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用兵经验,向朝廷系统地阐述了西北用兵的机宜:
西北的战事利戎马,东南则利舟船。东南战事的转机是在炮船练成之后,西北军事的转机亦在车营马队训练完成之后。
同时,左宗棠也初步定下了自己的进军方略:
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之贼,然后驻兵兰州,饷路才能畅通,剿回宜缓;以用兵次第论,欲靖西陲,先清腹地,然后客军无内顾之忧,饷道无中梗之患。
左宗棠系统论述了关于西北战事的各种因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以后战事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西北兵论,确实是真知灼见。
不过,实际用兵作战远非纸上谈兵那么轻松。捻军起事非止一日,其势力影响更是不可小觑,清军悍将僧格林沁亲王就是被捻军斩杀的。深谙用兵之道的曾国藩对捻军作战也是败多胜少。
而陕甘回乱持续多年,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矛盾本来就十分尖锐。这些回民彪悍惯战,对汉人极为仇视。捻军与回乱遥相呼应,加上路途遥远,军需供应十分困难,所以平定西捻注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是年十二月十六日(同治五年),左宗棠带着本部人马3000人离开福州,过鄱阳湖,入长江,于次年二月初到达湖北武汉。
一路上,左宗棠的心情并不愉快,行动相当迟缓。福建船政局的事情让他牵肠挂肚,年已50开外的他,体质也大不如前,经常受到腹泻的折磨。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左宗棠功成名就,远征陕甘本就是一桩既苦又难的差事,很可能吃力不讨好,故而左宗棠的积极性并不高。
相反,朝廷却对左宗棠寄予厚望,原先也不打算启用左宗棠。只是因为满人自己作战不利,官兵被朝廷撤回。继又命湘军将领刘蓉、杨岳斌等率部入陕,但同样也没有控制局面。
朝廷无奈之下,才选派左宗棠出马,希望他能迅速扭转陕甘战局,并连下两道谕旨,督促他火速入陕。
朝廷催得越急,左宗棠就越谨慎,这么多年仗打下来,他始终坚信一个道理:不求旦夕之功,但求最后胜利。
左宗棠对远征陕甘的战略方针一直犹豫不定,他到武汉后专程拜访了自己的老友王柏心,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交谈。
王柏心曾做过林则徐的幕客,熟悉陕甘的情况,他建议左宗棠分别轻重缓急,首席集中兵力,对付飘忽不定的西捻军。
左宗棠接受了这一建议,将自己远征战略方针明确概括为“先捻后回”,“先秦后陇”。此方针简单明了,符合客观实际。因为捻军主要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战斗力高,相比较于回军威胁要大得多,急得多。
从地理位置上讲,陕西在甘肃的东边,左宗棠只有先取陕西,消灭主要活动于陕西的捻军,然后才能进一步西取甘肃。反之,粮饷、后援皆会发生危机。
左宗棠将此战略方针上报清廷,朝廷也同意了。
调整战法,筹备粮饷
既然确定先以捻军为对象,又是在西北旷野作战,那么此前对付太平军那套办法显然是行不通了。
捻军自同治三年冬与太平军西北远征军赖文光等部合编后,便逐渐“易步为骑”,大力发展骑兵部队。
到了同治五年左宗棠准备入陕时,西捻军基本都是骑兵部队。捻军骑兵活动于北方草原,如鱼得水,常以快速的运动战疲敌、误敌和歼敌,其灵活的战术是清军步兵难以对付的,此前曾国藩就吃过大亏。
左宗棠有鉴于此,决心在调整部队的结构,大力发展车营和骑兵,并且同步调整步兵的战术。
同治六年二月,左宗棠在武汉编练车营。车营是在原来步兵营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将原先的抬枪队、小枪队、刀矛队一律改为车队,装备独轮战车,上载劈山炮。
车营的任务是分别推车、管炮、装弹、发射。当时共计改编了15个车营,每营有战车38辆。实际上所谓的车营,其实就是一支炮兵部队。
改编车营的灵感来自明大将戚继光,左宗棠一度对车营十分欣赏,认为炮与车合的做法是符合近代陆军武器装备的兵种发展趋势的,与西方近代炮兵发展的思路也基本相同。
可惜的是,车营的技术手段没有跟上,炮车的火力虽强,但过于笨重,机动性能差,不适合与擅长运动战的捻军作战,以致半途夭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编练车营的同时,左宗棠又着手组建马队,以便提高在北方平原的机动能力。左宗棠麾下多为湘勇,不擅长骑射,骑兵的最佳人选当然还是满人或蒙古人。
左宗棠为此从察哈尔购买战马3000匹,又从吉林猎户中招募马兵2500人,准备组建马队10营。
可是这个计划也没有实现,所买的战马大半病死在途中,到达陕西只剩下1000余匹;所募的猎户也是滥竽充数,真正的吉林猎户只有400多人。
银子花了不少,地方也惊动一大片,效果却不乐观。左宗棠后来感叹之余,只得改变计划,勉强编了4营。
左宗棠从福州动身时,只带了3000人,另外让帮办军务大臣刘典在湖南新练3000人,本拟到达陕西后以此6000人为骨干,就地招募,扩大队伍。
到了武汉后,左宗棠又觉不妥,捻军在湖北、河南频繁活动。于是,急令刘典在湖南加募6000人,又奏调原不准备动用的高连升一军4000人火速从广东北上。
对于战术,左宗棠也作了改进,不再像从前那样以野战为主,而是强调打阵地战。根据左宗棠的要求,随军部队进行了相应的战术调整和强化训练。
粮饷是困扰左宗棠的另一个难题。陕甘自古以来都是贫困地区,平时入不敷出,需要内地省份接济。战乱一起,财政压力更大。
左宗棠一军的年饷就得二三百万两银子,军火、军装、转运费每年又需一百数十万两,再加上陕甘原有清军的粮饷也是他一体筹划。
左宗棠一面想朝廷请款,一面向东南各省督抚协商。浙江答应每年调拨80万两,广东、福建各给48万两,另外刘典一军争取到专饷60万两,总计240万两。即使这样,每年仍有很大的缺额。
有了钱还不行,只有变成粮草、军火运到前线,交到官兵手里才能发挥作用。陕甘筹饷难,转运则更难。西北产粮不多,物质匮乏,后勤供应全依赖他省。
左宗棠大费周章,在上海设立转运局,在汉口设立陕甘后路粮台,在湖北襄阳设水陆转运总局,于紫荆关、潼关设分局。
上海采办的军火,以及东南各省的饷银,经长江运至汉口,再经汉水运到襄阳。到了襄阳,便分成两路,一路由樊城陆运,经潼关到西安;一路仍由汉水西上,在紫荆关上岸运至西安。至于两湖的军粮,则由汉水一直运到蜀河口,然后运至西安。
与西捻正式交手,疲于奔命
同治六年三月下旬,左宗棠率部从汉口出发,正式踏上了远征陕西的路途。但当时的东捻军突入湖北,准备西上川陕,联合西捻军以建立川陕根据地。
追剿东捻军的淮军和湘军曾国荃部均感吃紧。左宗棠只得率部一路缓缓而行,故意在湖北多留时日以防不测。
四月下旬,由孝感、云梦北上德安、随州;五月上旬,与东捻军小战于随州塔尔湾;五月中旬,抵达樊城,而东捻军已北入河南。
左宗棠开始实施他三路入陕的计划。
他亲自率主力7000人,由大路入潼关,是为北路;刘典率部5000人,过紫荆关,出陕西达蓝田,是为中路;提督高连升率部4000人,从樊城自汉水而西出陕西,是为南路。
北、中两路于六月中旬从樊城出发,刘典的中路于七月中旬到达蓝田,左宗棠亲率的北路于七月中旬过函谷关时,突遭山洪冲淹,炮车、辎重损失过半。到了潼关后,军中感染时疫,病死千人,只得暂时在潼关修整。
左宗棠三路入陕的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
左宗棠在潼关又酝酿了一个“兜剿”西捻军的计划。当时捻军正在西安以北的富平一带活动。富平南面有渭水,东面有洛水、黄河,西面有泾水,北面是北山,自成一个不规则长方形天然封闭圈。
左宗棠想利用富平的有利地形,派兵四面封堵,将西捻军围困在这一狭长地带,然后一举歼灭。
有了计划,左宗棠马上部署实施,他先与山西按察使陈湜商讨,封锁北自山西归绥、南至潼关、东至垣曲段黄河的防务办法。
接着,令早已在这一带与捻军作战的清军刘松山、郭宝昌二部,从富平移师蒲城,防止捻军东渡洛、黄;又命所部杨贵华扼守华州,刘端冕和刘典守临潼,高连升屯咸阳,刘效忠驻泾水西岸。
从左宗棠的兵力部署来看,重点放在了黄、洛东线和渭水南线。泾水和北山北线显然是防务的薄弱环节。
他认为北山多是山地,不利于捻军骑兵行进;泾水以西虽然是捻军的可能去处,但泾水水涨,难以西渡。只有向东,或向南再折向东,才是捻军的突击重点。
人算不如天算,西捻军正好抓住了左宗棠的漏洞,轻易地从泾阳渡过泾水、西进咸阳、兴平,然后在北上乾州、醴泉。到了九月,西捻军再渡泾水,回到泾阳。
十月八日,左宗棠渡渭水亲赴泾西,召集刘典、刘松山、郭宝昌、高连升、黄鼎等高级将领商讨进兵办法。
会议决定以黄鼎部蜀军14营防守泾水西岸;以刘效忠扼耀州山口,防捻军北上;刘典、高连升二军出高陵,刘松山、郭宝昌二军出富平,为进攻主力。
左宗棠决定缩小包围圈,就地消灭西捻军。
但是左宗棠的计划仍有很大的漏洞,主要是北山一线的防守兵力单薄。24日,西捻军由蒲城东南北走白水,突破左宗棠的包围圈进入北山。十一月上旬,西捻军一部至宜川,另一部联合陇西回民猛攻同官、耀州。
围歼计划破产后,左宗棠只得重新部署。他以高连升、刘典、黄鼎三军分驻醴泉、乾州、耀州、同官、三水,专防西线;命刘松山、郭宝昌、刘厚基三军1.6万余人深入陕北,追击捻军。
尽管左宗棠极力挽救战局,但此刻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他的部队以步兵为主,即使日夜兼程,也难以追上,对捻军作战已经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战果了。
十一月中旬,刘松山、郭宝昌二军行抵洛川,西捻军已经占领延川,北攻清涧、绥德了。左宗棠掩饰不住内心对捻军运动战无可奈何的苦恼,写信给陈湜说:
弟昼夜筹调军食,胡子头发都白了,可是于大局无能为力,愁恨何方!
十二月上旬,西捻军首领张宗禹在陕北绥德接到东捻军首领赖文光的求援信,为了实践当初所立的“誓同生死,万苦不辞”的诺言,张宗禹决定离开陕北,去援救自己的战友。
他们从绥德南下,经瓦窑堡、延长,于十七日夜在宜川东面壶口一带抢渡黄河成功,准备取道山西,威胁京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来救援东捻军。
左宗棠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气又急。自从他领兵作战以来,还从未有过这么不顺手的时候。劳师糜饷,还放跑了瓮中之鳖。
向来自负的左宗棠,竟然在这个时候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朝廷也乘机抽了他一鞭子,在一通严厉申斥之后,将他交部严加议处。
左宗棠不敢怠慢,赶紧把山西军务委托给刘典、高连升办理,自己统兵5000人,于同治七年一月十二日从临潼启程,往山西追剿西捻军。
被西捻军牵着鼻子走,最后功劳还被李鸿章给抢了
西捻军的战略意图是进攻京畿,自然不会在山西久留。
张宗禹先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将左宗棠的追击部队甩得远远的,然后快速翻过中条山,进至河南济源,再经修武、临漳渡漳河,于一月底抵达直隶南部磁州。
左宗棠命刘松山、郭宝昌二军寻踪追击,但始终望尘莫及,待其赶到磁州时,捻军早已进至保定、满城一带。
左宗棠自己的一军5000人从潼关入山西,北上介休,经寿阳取道固关入直隶,于二月中旬才到达获鹿。中途还一度不知西捻军的去向,进退失据。
捻军突至,京师告急。
华北各省军政大员纷纷举兵勤王,有山巡抚丁宝桢的部队、河南巡抚李鹤年的部队、直隶总督官文的部队,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圆明园的马队等,加上左宗棠、刘松山、郭宝昌的部队,总计在10万人以上。
朝廷对左宗棠切则一番后,仍然要借重于他的才略,任命他为前线各军总指挥。
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左宗棠抵达保定开始督师。
他兵分三路,向北向南对西捻军实施攻击。西捻军并不恋战,边打边走,南走献县、饶阳等地。左宗棠尾追南下,并命淮军、豫军配合作战,企图将西捻军包围,就地歼灭。
三月中旬,淮军大败西捻军于饶阳东北,但正当左宗棠准备采取新的作战行动时,西捻军又一次巧妙地跃出包围圈,于三月下旬进入河南。
连日来,左宗棠不分昼夜颠簸在马背上,风餐露宿,劳顿万状。
他虽然以自己56岁学会骑马而自豪,但是战事棘手,朝廷申斥,舆论责难,同僚拆台,加上他内心的愧疚之情,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二月底,左宗棠上奏朝廷,大诉其苦,说捻军骑马官军步行,捻军轻捷官军重赘,捻军快速官军迟钝。
又说捻军擅长飙忽驰骋,盘旋回折,避实就虚,使官军尾追之战多,迎头之战少,盘旋之日多,相持之日少。导致他久久没有战果。
左宗棠说得也是实情,可是仗没有打胜一切都是白搭,朝廷根本听不进去。
也还是在二月底,朝廷命恭王总统剿捻各军,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
左宗棠的兵权被削,原来他统领的宋庆、张曜、程文炳等军交由李鸿章指挥,其手中兵力仅剩下陕西出来的1.9万余人。这使得左宗棠抬不起头来。
捻军在河南短暂休整,将步兵全部改为骑兵。四月初,在封丘、滑县大败清军。尔后经直隶南乐进入山东莘县,又经德州于四月下旬复入直隶,兵峰直指天津。
见天津防守严密,无机可乘,便迅速沿海南下,重返山东。左宗棠尾随捻军之后,也在河南、山东、直隶间兜了一个大圈子,于五月上旬驻军直隶吴桥,而西捻军此时已经到了山东,他只能望鲁兴叹。
为了对付西捻军的运动战,李鸿章主张重施镇压东捻军的办法,采取“设长围以困之”的策略。
李鸿章根据当时西捻军正活动山东海丰、阳信、武定等地的情况,提出西以运河为防线,北以减河为防线,南以黄河为防线,东则以大海为天然防线,将西捻军圈制在这个狭长的地带。
左宗棠吃过西捻军不少亏,所以对李鸿章的计划信心不足。
但是他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参加这次圈制行动的清军多达10万人,同时还有大量的民团协防,这比他上年在关中圈制时兵力要雄厚得多;二是此时直鲁平原正值雨季来临,大雨一下,千里泥泽,西捻军的骑兵就是失去威力。
因此,李鸿章的计划是有很大成功希望的。尽管左宗棠表示反对,但朝廷还是批准了李鸿章的方案,并任命李鸿章为总指挥。
在李鸿章的积极推进下,西捻军左右冲突,却再也未能跳出包围圈。相反,淮军等部却深入包围圈内,主动攻击西捻军。
七月中旬,淮军周盛波等部在直隶吴桥击败西捻军,死伤千余人;淮军郭松林、潘鼎新及豫军宋庆等部,又在山东商河、济阳等地接连大败西捻军。
八月中旬,西捻军全军覆于山东荏平。
西捻军被镇压后,朝廷论功行赏。左宗棠也被晋加太子太保衔(此前镇压太平天国已经是太子少保,可见朝廷给的也不多)。
左宗棠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本来攻剿西捻军是朝廷交给他一个人的任务,只因捻军擅长运动战,自己的作战指挥又出现失误,长期不能得手,最后让李鸿章抢了头功。
左宗棠深知自己无多大功劳,上奏朝廷,要求收回太子太保。当然,慈禧也不是小气的人,没有批准,更何况左宗棠日后还有大用场。
剿捻一战,左宗棠打得极不顺利。更糟糕的是,李鸿章的风头经过此次事件后,已经明显超过了左宗棠。
(全文终)
资料来源:《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左宗棠传》、《清史列传》、《左宗棠全集》、《大清名流·封疆大吏》等。
#历史#
热点资讯
- 2025-07-15草根出身却搭一线女星!刘宇宁演《书卷一梦》终于摆脱造型争议
- 2025-07-05热闻5-2狂胜尤文图斯!世俱杯G组曼城3连胜轰入13球头名出
- 2025-07-20刘亦菲十七八岁海边照, 肚子有肉肉很真实, 透着青春感
- 2025-08-19牛市正热!涨太多的票要谨慎,这些潜力股或迎补涨机会?老股民掏心窝分享
- 2025-07-30老电影《玉色蝴蝶》经典呈现,非常好看,不容错过!
- 2025-08-2311万拿下本田雅阁,260TURBO精英版,准新代步优选!
推荐资讯
- 浙江|温州|冷通道一体化机柜机房|冷池机柜系统机房|冷热通道隔离机柜系统
- 王者荣耀 S41 终极觉醒之战:技能狂欢与策略革新
- 谁把天赋带到南海岸? 名记: 热火将腾出空间备战27年休赛期
- 印军边境窘境曝光!军官道出实情:退400米换四年安宁,这笔买卖太值了!
- 我们这个小区大多数人都不交物业费,只有一些公务员和有编制的人交,普通务工人员普遍


